从摔跤运动员到自由攀登者,李宗利经历了什么
从职业摔跤运动员到中国近二十年最著名的自由攀登者!
李宗利究竟经历了什么?
注:本文是砾石户外对李宗利的采访,发表于2017年,小编未做任何更改,全文转发如下。感谢砾石户外。
为什么要登山?因为——我在那里。征服与放纵,是男人骨血里的基因,虽然挑战,有可能会遭遇失败,而放纵之下,甚至会付出性命,但没有冒险欲望的男人,还是男人吗?
李宗利中法攀登探险活动运动员;毕业于CMDI(中国高级登山培训班);凯乐石赞助运动员;自由攀登者
这一次小石有幸与一位真正勇者对话
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好勇斗狠的竞技运动员到低调谦逊的自由攀登者
在成为一名自由攀登者之前,李宗利做了10年的职业摔跤运动员,那时的他,有着雄壮的肱二头肌和好勇斗狠的火爆脾气,活得足够随性自我,可以穿拖鞋骑自行车去赴重要的约会,也可以任凭自己高兴就谢绝外界的邀请。他就是一座壁垒自坚的城池,有着运动员特有的骄傲,岁月在他脸上刀削斧刻的留下痕迹,这个男人眼中的火焰也尚未熄灭。
在11年前他对登山还没什么概念,直到06年,四川省登山协会推荐他去中国登山协会学习为期两年的全脱产登山技术培训,就是人们常说的CMDI(中国高级登山培训班),那是中国第一批由法国教练培训的职业高山向导。他的决定也足够随性,“想出国去看看”,没想到,从此就开启了他登山的生涯。
竞技是教你如何变快,而登山是教你如何变慢,登山不仅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也改变了他的性格。在为期2年的学习中,好像一切都是记忆深刻的,在第一次玉珠北坡的训练中大家都被紫外线严重灼伤,痛苦不堪。到博格达的训练,16个小时的不断攀登,让李宗利深刻体会到阿尔卑斯攀登的乐趣和艰辛。他逐渐从一个火爆脾气的竞技运动员,变成一个需要和平包容更多的登山者,这个转型也是巨大的。
登山,是自己与山的近距离接触,让人对大自然由内而外的产生敬畏。“我们敬爱山,一石一草,都有各自的生命,我们感谢它们的存在,而满足我们自己,所以不狂妄,不妄语。永远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不留下不该留下的东西。”
对于未能攀登到顶峰,是否就意味着失败?曾经的竞技运动员在攀登过程中,渐渐觉得顶峰对他而言并不是那么重要,“我更看重的是每一次攀登的经历,及对我性格的影响。登山,是一种修行。”登山没有英雄主义,他爱山,所以山在那里,他就在那里。
登山是让人上瘾的死亡游戏,痛苦其中也享受其乐
2011年11月,李宗利和搭档孙斌成功登顶幺妹峰,之后数以百计的文章提及孙斌,而对于李宗利人们甚少关注。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他就是一个如此低调的人,在相对封闭的圈子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在做什么,而且,他对自我宣传毫无兴趣。绝大多数时间里,只能从别人的采访中知道他的蛛丝马迹。
那些认识他,和他一起攀登、一起生活过的人,对他评价最多的词就是“纯粹”。他有着坚强的毅力和从不动摇的心,在多么复杂的攀登环境中,他都是大家公认的值得依赖的人。
他还清晰地记得,入营参加中国高级登山培训班的第一天,法国教练仅仅因为一个队员穿了双不够专业的登山鞋,就在冷冽的雪地里将一队人斥责将近半个钟头,“他要我们很深刻的记住每一个细节,因为在山里,任何一个微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一队人的殉难。”
因此,身为国内为数不多拿到专业认证资格的高山向导,李宗利更想要把“阿尔卑斯”登山方式的快乐传递给更多人。在山里,让每一个人变得纯粹,无论老板也好,平民也罢,所有人都一样,这就是简单的好处,简单到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分散你的能量,没有男女之别,没有成见之争。如果做一件事,它会让你变得幸福、快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里上都会有所满足,享受其中,那你就放手去做吧!
逐梦山巅,竭尽全力追求,无所谓是非成败
在2015年正式开始攀登贡嘎之前,李宗利经历了创业的艰辛,以及2014年11月幺妹峰的事故,一个最重要的朋友和学生永远的离开了他们,但是山,依然在那里。2015年,李宗利和队员进行了攀登贡嘎之前的考察。8个小时的徒步,他们终于抵达了线路下方。他再次被深深地气势磅礴的贡嘎山震撼了,不管他们遭遇到什么,山都依然在这里。
2016年9月,他开始进行身体训练,他说他每天似乎都能听见山的召唤。他急迫又充满期待,觉得自己身体蓄满能量,一切都很进行得很顺利,他们的物资准备非常充分。因为登山期已进入冬季,装备是按照8千米级的攀登准备的。很多装备都是全新的,刚过了磨合期,是最轻量化的。他觉得自己的心理从来没有这么成熟过,身体从来没有这么敏锐过,甚至比登幺妹的时候都好了一倍。
攀登开始:顶峰似乎近在咫尺
11月1日早晨,6点起床。计划7点开始攀登,但气温突降,烧开一锅水就花了40分钟,他们延迟到8点半出发。此时天气转好,他们身体很舒服,预计5个多小时后就能抵达目的地,但是穿过雪崩区他们就花了两个小时。这是第一天的攀登,他们并没有进入攀登状态。
图注:他基本先锋选择的是交替保护的方式进行,从喇叭口开始,他们差不多攀登了13段到达了预设位置
10月11日下午五点半,他们到达海拔5800米的营地,比他们预想的要低400米。他们筋疲力尽,因为背负了至少15公斤的背包,海拔上升了800米,实际的线路多长他们不得而知,他们离顶峰还有1700米,在这1700里,他们只能设置一个营地,这不算太坏。通过这几天的判断,他们了解到贡嘎山的线路比实际目测的距离要远了好几倍,他们做了好接受困难的准备。
11月2日,他们按照计划在海拔5800米的营地休息,这天是李宗利的生日,他度过的方式是吃了一包米饭,但是意义非凡。
11月3日,他们早上8点从海拔5800米的地方出发,前往6700米的营地,他们希望营地的位置可以更高一点,或者环境更好一点。由于是中期的攀登,他们采取了全程移动保护的攀登方式,李宗利在前面,他们跟着。大多数路段都是高山硬雪,效率提高了很多。没过多久,迪力体能出现了状况,李宗利只好拿出运动饮料和食品,让大家补充能量。他们在海拔6500米的位置休息了大约30分钟以后继续攀登,迪力好转起来,他们不断互相鼓励,终于在天黑之前到达了预定目标,海拔6700米的贡嘎山肩部。
李宗利说:“我从来没有离顶峰这么近过,似乎伸手就能触碰到,好像只要一天就能完成攀登,然后回家。”
风云突变:他听到了祈福的声音
大量的体力消耗让他们变得虚弱,值得庆幸的是,营地扎在海拔6700米处,离顶峰只有800米左右,他们很有信心,因为最快的时候他们每天能爬升1500米左右。这里的山脊路线很缓,最陡的地方只是他们曾爬过的最缓的坡度,他们觉得压力很小。他们进入帐篷吃饱喝足后倒头就睡,睡之前李宗利特意告诉队友高山不要叫醒他,他觉得自己攀登的状态很好。
图注:对面是中山峰
不知道睡到什么时候,迷迷糊糊的觉得风力突然变大,李宗利被大风刮醒,才发现帐篷拉链被风吹开了,不知道老天这是不是在给他们提醒,他在迷蒙中拉拢了帐篷拉链继续睡觉。11月4日,睡意不减。他迷糊的睁开眼睛,他看到小海在烧水,他起来吃了点东西,李宗利突然有了高反的感觉,就是非常的困。不过,睡觉令人感到愉快,能让他很快恢复体能。由于疲劳他们睡了差不多一个上午,直到下午他们才慢慢恢复精神。
他们欣赏着帐篷外的风景,心情很放松。他们祈求老天爷能给他们一次机会,让他们实现梦想。他们已经为此准备了三年,他们还剩下足够呆上4天的食品和燃料,就算明天天气不好,他们也可以等。可李宗利后来回忆说:“我们忘了,我们是人,大自然并不会按照我们的想法行事。虽然前一晚大自然曾经用大风警告过我们,但我们并没有注意。”
直到十二点过,贡嘎山的“叹息”将他们三个大男人和整个帐篷抬起来挪动了半米,他们瞬间清醒了。他们努力寻找支撑,哪怕是尿液冲出的坑,以保持平衡。他清楚如果再滑动半米,他们就会被贡嘎山收为己用,他们将会长眠在冰川里。
李宗利赶紧爬到帐篷的迎风面,努力把帐篷杆抽出来,但是徒劳的。他只好喊他们把帐篷杆折断,努力拉下帐篷让它贴紧他们的身体,三人一起行动,但仍然不断下滑。他们可以感觉到,离他们不到两米的地方就是悬崖。他们试图把帐篷当成一个球,向上方相对较宽的地方滚动,这起了一定的作用。
他们不清楚方向,只是按照想要的位置移动,他们感到欣慰,他们狠命的抓住折断的帐篷杆,努力的想让帐篷不会被风挂起来。这时李宗利听到了祈福的声音,或许是藏语的六字真言,又或许是穆斯林的声音。他只能听着,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他不知道风会持续多久,除了祈祷风停下来什么也不能做。
他不断思考着营地的位置是否足够合理,他曾看到在岩石边上有一个回风槽,或许营地建在那里会更好,他思考着,可是毫无意义。他们努力和大风抗争着,仅仅凭借三人的身体,大风把他们吹走,他们又花时间回到原来的位置,但是他们慢慢平静下来。他们观察到帐篷破了口子,物资都被刮走了。
他们开始清点装备,他最害怕眼镜丢失,其次是绳子。但还好他在翻滚的时候看到至少两副眼镜,绳子也很难被刮走,然后他想到了鞋。事实上,除了羽绒服以外,所有备用的衣物都没有了,背包只剩下一个,小海的鞋丢了一只。食物、炉头,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风吹走了。还好辅绳和安全带都还在,他们定下心来,给没鞋的小海包上三四双袜子,然后开始下撤。
早上八点,他们跟下方的兄弟通报了情况,除了努力争取全身而退别无他法。他们把能装的东西都装在仅剩的一个背包里,但是李宗利感到精疲力竭,效率极低。大本营希望他们能下撤到海拔4400米的营地,但是他们到达海拔5000米处就已经很累了。他们在冰川中迷路了四五次之后,在纵横交错的裂缝区他们放弃了继续下撤的计划,决定睡一晚。
幸运的是,他们在一个冰湖里挖出了水,虽然是在零下20度的地方喝着冰水,但是总算找到了水源。
他们就在乱石堆里睡去,带下来的睡袋起了关键的作用。雪花打在脸上很冷,他们不断询问小海的脚,虽然不太舒服,但他们清楚,他们已经可以全身而退了。
图注:憔悴不堪的他们终于和朋友们汇合了。他们直接撤回了磨西,经过了这样的攀登,似乎再崎岖的路都会变得平坦
这次攀登线路总长度高差1700米,雪坡70度,岩石线路部分较少可以忽略。共建立三个营地。使用双绳两条,辅绳70米,岩塞一套,机械塞一套。各种个人物资不计。
他们与顶峰错之交臂
他们用了三年时间,提前两个月训练,他们信心满满。但是贡嘎山告诉他,他们的准备并不充分。他们与顶峰错之交臂。
当他们攀登结束时,还能大声说话,或许确实是准备好了,但并非百分百。他们忽略了许多看不见的问题,他们准备的物资很充分,但还是不够轻量化,他们的体能不能保证每天14个小时以上的大强度爬升,他们在线路上不该休整这么长的时间。在轻量化快速攀登和充足的补给之间,在安全和极限之间,他们总在寻找平衡,但是仍然没有最佳答案,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他们才能更加了解自己,并且做出最佳的选择。
他们需要更多的思考,登山本来应该简单,但是他们总是给它赋予了太多压力,事业、梦想、荣誉等等,如果这样不对,那对于把登山当成事业的他们,又能怎么做呢?
对话李宗利
Q:每年都会给自己安排几次攀登计划? 李宗利:实际上我自己的攀登,每年至少会是有2次,因为攀登分几个方面,一个是商业攀登,就是我要收别人的钱带客户攀,然后去保障他们的安全,这个我是要挣钱的。从另一个角度就是,我要花钱去攀登,这个攀登我每年都是有2次,有一些是挑战的,有一些是极限的,极限就是会把吃奶的力气都用出来,它会让你拼尽全力才能够完成,才能够全身而退。
Q:前期你在体能训练上,你都是怎么做的准备呢? 李宗利:最基本的体能训练就是跑步,还有攀岩、游泳,还有在健身房有些有氧的器械锻炼,这些都是对体能帮助很大的。但是实际上最有易的体能训练,还是攀登本身,因为每个月都爬,所以不管商业活动,还是什么其他的活动,我每个月都会去攀登,它本身就是一种训练。而且我每次攀登背的也不会太轻,我尽量能背的我就背,能做的我就做。以登代练,实际上这样是对于体能训练最好的方法。
Q:关于新手初次接触攀登运动,你最推荐他们去登哪一座山呢? 李宗利:国内第一次可以爬的山,还是比较多的,比如说:云南的哈巴、青海的岗什卡、四川的四姑娘山大峰二峰三峰、四川的半脊峰,这些山都是比较适合初学者的。当然还有一些像日果冷觉这样的山,其中的一些也是适合初学者的。
Q:很多登山的初学者在前期都会走很多弯路,你认为如何让他们避免走弯路呢? 李宗利:通过我自己的很多经验,登山走弯路是避免不了的,但是建议我可以给一些,我觉得一个初学者,首先得正面的去面对攀登,什么叫正面呢?首先就是要心态平和,人什么都改变不了,唯一能改变的就是你自己。第二就是要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是多方面的,书本上学到的、从教练、向导那里学到也好,然后更多的去体会这个过程,而不要急于追寻这个结果。很多人说,我存了一年的假期,存了三个月的工资,就是为了登这座山,我一定要登顶,我一定要怎么样怎么样。不要提前就给自己下这种定论,我们要有平和的心态,我们去攀登,我们感悟这个过程,这个过程一定能给你带来收获,那就可以了。至于最终的结果,就像我说到的,只要能全身而退就好了,至于其他的,顶上的风景究竟是什么,这都不需要在意。
Q:你下一个目标是什么?你怎么理解8000米这个情结呢? 李宗利:我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在很早以前的话我的目标就是完成贡嘎的攀登,但是通过去年贡嘎的攀登以后,我不确定我再去的可能性有多大,因为基于很多原因,包括搭档的、事业的。如果要再去登贡嘎,我真的得认真的训练半年以上,就是半年你什么事情都不要找我,我要全身心的准备训练,但是全身心投入的这个过程,你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样的可能性会减小。至于8000米,我其实没有想法,大多数的8000米的攀登,他们都是带氧气的,很多机构也不太赞同,我们这些自由攀登者去登8000,所以会有一些限制,我也没有特别的想法。对于登山,我就是想去看看,不是在图片上看到,我就是想身临其境的去看看,当我真的走到那里了,我可能就不只是去看看,我可能就想尝试一下,不去规划它,我们想爬的时候就爬,如果当我不想爬了,我就不去爬了。
Q:对于登山和家庭你是怎么平衡的呢? 李宗利:我认为人始终是要有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因为我们的道路都是我们自己走的,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是很明确的。大多数的父母只是希望孩子找一份安定的工资,平平安安的过一辈子就行了,这是他们的想法。我的家庭结构,我有父母、孩子、老婆,我们家庭都很幸福,他们从开始不知道我登山,到我贡嘎山下来,我妈从不知道我登山,到现在我登山回来,她对我登山的态度也开始有一些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我自身对于这件事情的执着和投入,这个状态本身它并不是一个很坏的状态,所有经过这一些投入和你自己做的事情,你可以让他们感受到,你对这个事情的不是只是说说,毕竟一家人,然后他们慢慢慢慢会试图去理解你。但是这个平衡其实也挺难的,可能需要花一些时间,需要你做很多的工作。你不要试图去说服他们,用行动告诉他们,你这么做是你想要的,你这样做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好的东西的。而且在登山中他们会发现,你能够结交到很多对你有益的朋友。形容登山最好的一句话,就是凯乐石那句:“无兄弟,不登山”。和我登山的人,各种行业都有,各种年龄都有,他们都会把你当兄弟,这都是真正的兄弟,经历生死的兄弟。我在这个行业11年了,也就是到了今年,我母亲的思想才有一点改观而已。所以对于平衡其实很难,但是你需要做的是去做你自己,也要学会去权衡家庭,一步一步来,他们也都需要一些时间。
“无兄弟,不登山”跟随着自己的足迹,追寻着自己内心的理想,
不断探索,不断前行,
兄弟准备好,就去吧!
—EN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