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利:2011年 幺妹峰攀登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2734   回复: 0
2011-12-1 17:37:36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思想是攀登运动的未来所在。装备和训练水平的进步,只能对登山运动的发展起到缓慢的推动作用,而思想的解放则会给登山运动带来飞跃
----《极限登山》



3b280e3d416bfbab918689b1d28eda85.png



么妹峰是一座美丽的山峰,攀登起来也不太容易。不止一次的遥望四姑娘山,不止一次的听当地的老乡描述么妹的攀登历史,还不止一次的尝试攀登(事实是四次)。还记得第一次望见么峰,曾生出无穷的冲动,想像着尝试攀登。还记得前三次的攀登,每次都无功而返,内心总有那么一丝遗憾,甚至有些幽怨,希望永远不要再去面对她。但是,朋友跟我说,现在就差壶盖了,盖上了也算了了一个久远的心愿,于是就有了今年11月份这第二次的尝试。


这次,我们成功了,沿着自己设立的全新的路线“解放之路”,我和孙斌得以登达四姑娘之巅,触摸到顶峰上面的天空。

攀登过程历经挑战和磨难,无法尽述,下面介绍下攀登过程中的一些大概的情况:

目标:四姑娘山幺妹峰
路线:南壁转西南山脊路线(解放之路)
路线海拔高度1100米(从南壁根部算起),55度雪坡,Alpine Ice 3+,Alpine Rock 5.9, M4。路线漫长,且地形复杂,冰雪坡、岩壁、刃脊交错,对于攀登者的判断力、经验、体能要求极高。
攀登团队:孙斌、李宗利
日程:
10月31日:成都集合
11月1日:成都准备
11月2日:成都-日隆
11月3日:日隆准备
11月4日:日隆-4500米大本营(大雪)
11月5日:4500米大本营至5120号营地运输,并住宿4900米。(大雪)
11月6日:返回大本营(大雪)
11月7日:休整(大雪)
11月8日:休整(转晴)
11月9日:休整
11月10日:大本营-5120米C1, 住宿C1
11月11日:5120米-5900米C2(14个小时攀登)
11月12日:5900米营地休整(大风)
11月13日:5900-登顶-5900米(大风,12个小时)
11月14日:5900米-大本营
11月15日,返回日隆,攀登结束。


2100882fb0054c27e7aec2f5b72eb8c7.png

大本营和顶峰照片

2011年11月4号阴转大雪、从日隆出发,历时8个小时到达4500米大本营,由于中途大雪比我计划4800米海拔的大本营高度整整低了300米海拔,这在我们后期的攀登中也造成了一些困难,在09年的时侯,大本营在4800的位置出发到达线路根部只需要不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这为后来的大强度攀登,节省不少体力。

11月5号天气晴朗,这天是9号前唯一一天好天气,我们决定从4500直接通过冰川运输到达5200的线路根部,由于大本营的变化,我们也决定选择一条完全不同的线路进行运输,(下图中绿色线路是我们09年的线路,红色线路是我们这次运输选择的线路),事实证明我们的线路选择存在一定问题,在我们到达了冰川里面以后发现大量的冰裂缝,所以我们要不停的上下,并且不断的寻找能通过裂缝的路线,这样也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和体能。本来6个小时能到的路程,由于时间关系我们在4900的冰川扎营住宿了一晚,第二天一早继续进行运输然后返回大本营,(当然也由于中央九台的摄制组进行拍摄也花费了一些时间)。


0c21664129cd40cb1c95a02e3ae38efb.png



绿色线路是我们09年到5200的线路,红色线路是今年决定直上的线路


0be18f79db4ac16eb5b6afca610c1afd.png

冰川上面复杂的裂缝


ca7b45904bdc4c73e1b913625ec2f442.png


攀爬中,从远处看,这段路线的冰川比较完整,没有裂缝,但平台后面的部分裂缝多的无法想象,需要过很多雪桥。

当我们第二天到达5100多的冰川末端并在意个大裂缝前休息时,一个雪崩崩塌在我们面前,幸好裂缝完全阻断了雪崩的流雪,但是我们还是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气浪的冲击。当然我们09年上来时看见的情景完全不复存在,整个留下了几个雪崩遗留的痕迹以外,就是硕大的裂缝。由于我们之前预计的营地应该在雪崩口的右侧,而我们现在到达的是左侧,巨大的雪崩痕迹让我们不愿意承担过大的风险跨过雪崩去把物资运输到我们预定的位置,所以我们只能找了一个裂缝存放我们的物资,以避免被雪崩掩埋。

11月6号、7号大雪,大本营积雪达到60公分以上,所以我们的计划只能往后延,当然我们的高山适应也已经完成。8号天气开始好转,出现了火烧云,所以预计以后的天气会有一个非常好的周期,事实证明也是如此。由于大雪后怕承担雪崩危险,我们计划10号进行攀登,这样大雪后基本大晒了两天时间,雪况基本处于稳定状态。在休息过程当中经常会听到雪崩下来的声音,就是在攀登的时候也看到南壁上雪崩的发生。


f00f4fe6743bf91adc5e13937d5ba1e1.png


南壁传统路线旁边的雪崩

11月10日攀登正式是开始上午11点出发往5200的冰川根部行进,这次攀登我们放弃了前面运输的线路,选择了我们09年时候的线路,(事实证明确实要容易很多),虽然雪还是很厚,很多地方都超过了一米,但是我们不用再冰川里面翻很多的裂缝和复杂的地形,冰川的变化虽大,但是还是没有影响这条路的方向,当然在路途中也有很多冰崩的地方,最后我们历时5个小时多,于下午四点左右到达了5200米的一号营地。


0dc0d33a1b7cf6978ee7c508cc820a5d.png

一号营地和将要攀登的喇叭口流雪断痕清晰可见



7af83a98334b9c397259e656a4a0c720.png
a2222eaf6f63a3c6638a9339055bab50.png



11月11日艰苦的攀登开始了。早上三点起来以后做早餐和烧水花掉我们大量时间出发的时候已经四点二十,早上的冰况很好,由于晚上的低温,表层都接了冰,除了在出发的营地附近雪比较松一点,其他的都比较理想。我们顺着流雪下来的喇叭口往上攀登,精神和感觉都非常好,在这个阶段我们09年已经攀登过一次,所以我们都没用交替保护,都是只要有保护点就设置以后移动保护,这主要是因为我们体能各方面都处于最佳状态,而且在那样的状况下也不可能脱落,所以我们还是比较快的上升,值得一提得是在喇叭口的位置雪断成了两截,生成了一个一米高的裂缝,在早上我们通过的时候是1米而在我们下撤的时候就一人多高了。


68c9ba244e48cc72ec9369ca7266e991.png

从5200到5900的线路

第二段黄线:Alpine ice 2+ 50米左右,这是雪槽融水形成,需要凌晨快速通过,如果白天通过有落冰落石的危险。

第三段青线:300米落差的40度硬雪坡,攀登时应尽量靠近雪槽边,防止上方落冰落石,另外,由于积雪较厚,需要早出发,另外找硬雪带行进会比较容易。在青线的上部有60米冰壁,Alpine ice 3左右,有3个台阶。
由于早上各方面的状况都是最佳的,不管是天气,雪况,还是我们的体能状况(因为真正意义上这才能算第一天的攀登)所以我很快就到达了血槽的上方,(大概早上七点)这也是我们理想的,足足比我们09年快了一个小时。


becaca92f9367fc3d6e9c42cc6b2b577.png

在雪槽中进行攀登

从雪槽上方就需要横切上南壁往西南山脊,这时候阳光已经慢慢开始照射我们,艰苦的攀登也慢慢开始了。


5f2cae8ff35da750d261449d7bed3d37.png

刚从雪槽切上南壁,太阳正在升起,而我们不知道巨大的挑战也摆在眼前

雪槽上方有一个绳距的混合攀登,这里还不能清晰的看到我们巨大横切面,和暴露感,上方一个垂直的冰挂不停的有水流下来落到脖子里,这段线路还不够清晰,但是冰挂是我们方向标,也没有明显的暴露感和压力感,我们很快的通过了这个绳距,当然这里就是用了岩塞和机械塞做保护点。横切上这个小山脊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大很切的面,(看下图)大概300多米。


1c22092d7ce310bd384a1a2f7b83d241.png

虚线就是路线,刚开始还比较硬,到后面惨不忍睹

雪槽上方有一个绳距的混合攀登,这里还不能清晰的看到我们巨大横切面,和暴露感,上方一个垂直的冰挂不停的有水流下来落到脖子里,这段线路还不够清晰,但是冰挂是我们方向标,也没有明显的暴露感和压力感,我们很快的通过了这个绳距,当然这里就是用了岩塞和机械塞做保护点。横切上这个小山脊就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大很切的面,(看下图)大概300多米。


366a670ae3a22567f03b6dddf360755b.png

我刚翻上山脊,雪的状况非常糟糕


d79a073a8489d8de22d2aa87fae9ab46.png

09年的雪脊现在变成了一人多高雪檐,我们一度只能爬着通过,我们曾经想西欧那个雪檐挖个口子翻上那边的大雪坡,但是一度引起了整个雪檐的崩塌

5dfdc272c7b40db1800a5bc8296b1e33.png

翻上山脊后雪的厚度这里可以清晰的看见,几乎看不到腿

b06b47597c9c960f5a794e8794029693.png

当然我们也在雪檐下找到了线路上唯一可以坐下来的地方

我们到达这里一度都有放弃的想法,在雪中攀登消耗了我们大部分的体能,我们两个的水也已经喝完,所以我们坐在这里进行商量考虑是否在这里扎营,然后明天一早出发登顶,但是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主要是这里海拔太低只有5600左右如果从这里登顶难度和线路都太大。所以我们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到达5900的营地,当然我们也决定把我们预备用于登顶喝得红牛拿出来喝掉,这当然确实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能量补充。

红线到绿线5个绳距的Alpine ice3的冰坡,2009年由于情况不明,我们沿着下图绿线翻上悬冰川,在冰川上方扎营。今年由于下方雪大,体力严重透支。到了悬冰川下方时已是下午2点。由于绿线比较长,保护点基本无法做,当时我们考虑,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如果任何一人滑坠,将是灭顶之灾。再加上我们了解悬冰川上方的情况,所以这次选择了红线直上的方式,虽然难度加大,但是交替保护的方式不容易出错,最后在下午18:20的时候,历时14个小时终于翻上悬冰川,见到了渴望的平地,筋疲力竭。


726e92bc1d1346b990b7480570524691.png



红线部分5个绳距,但是我们已经筋疲力尽,这段距离耗费了我们大概4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一度爬两三步就需要休息下,我一度感觉自己都快要睡着的样子,眼镜都快睁不开了。


036355690d9c4fca6aa2f97696ef0205.png

红线的横切部分,明显的悬冰川和雪坡


1cf214859d1beb50c52a919303b1da25.png

悬冰川上方平台,我的说法,就是可以摆50桌酒席喝酒。远处就是顶峰,两个石头尖尖后面的大悬冰川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目标

11月12日由于昨天的大强度攀登,我们都没能很好的恢复过来,甚至我们的身体出现了痉挛的现象,并且全身酸疼,所以我们决定在营地休整一天,但是我的精神非常的亢奋,每天两点必醒一次,醒了就问孙斌,我们今天怎么样登吗?由于孙斌的痉挛非常严重并且两双防水手套和一些保暖装备都湿透,所以我们在这里休整了一天。

0d4b32e94a8babd9dc870fb1b5fe039a.png

C2海拔5900米,位于西南山脊肩膀的悬冰川直上,可以说是整个幺妹峰各个路线中最为平坦的营地。从这里看“牛仔路线”的山脊,异常陡峭狭窄,暴露感极强,印象深刻。


00c83067d94e8132e6a6d2e07764c0d1.png


C2-顶峰落差只有海拔350米,但是路线长而复杂,远远超出了我们预期。2009年我们用时4个小时,登到海拔6100米处,就是上图红线最后那个拐弯处。后来预计,翻上第二个山尖后,应该马上就能到达顶峰悬冰川下方。但是实际情况是,2009年抵达的点只是整个路线的一半,翻上第二个山尖后,还有一段2个绳距以上的陡峭刃脊,类似于东南山脊的珍珠项链,然后再有2个绳距的50度雪坡,才能到达顶峰悬冰川下方。


c0548f07f5c07275ae90b69e10e4f60f.png

这一段由于风太大没有照相,取一张类似的照片如图

这时候阳关已经开始照射雪也开始变软,所有的行进都变得艰苦,这里我们也是用移动保护,虽然这样但是我们的行径还是非常吃力,大概从早上不到八点一直到下午一点我们都在这段线路上挣扎着,当然还有二三个小时消耗在了上方100米左右的雪脊上。(见下图)这里开始大多数的雪都在大腿上面这么深,很多时候还到达了腰部的位置。



923ff2214f52cf21d76afcfeffb6f5e4.png

红线是2009年未完成的部分,从第二个山尖到悬冰川是4个绳距,其中两个绳距是狭窄陡峭刃脊,类似珍珠项链,图中好像需要下攀,实际是视觉误差,应该是水平前进。攀登时北风凛冽,我和孙斌之间的结组绳被吹向天空,形成弧型,兜到刃脊的背面,这也给我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很长一段距离我拉着绳子切掉了雪脊上的积雪,但是越到后面雪脊越厚,体力也消耗非常大,实在没办法这样前进,而且也不知道前面的情况。所以我决定拉住绳子的一端,然后解掉了自己端的绳尾,这样才得以解脱。

到达悬冰川下方后,有三条路,向左,向右,直上。
向左坡度最缓,但是是迎风坡,估计不被累死,也会被吹死;直上是难度为4左右的垂直冰壁50米;向右,为两个绳距,先横切整个南壁的正上方,55度松雪坡,很强的暴露感,后从一个雪槽上攀登顶。

当时风非常大,我因为绳子的问题,被卡在刃脊很久,一个绳距爬了40分钟。孙斌在悬冰川下面的雪坡给我保护,差点冻死,并生出很多扛不住了的想法。等我上去后,我们商量后决定向左(毕竟坡度比较缓),但是到了冰川下方,孙斌有了直上的想法,虽然困难但是路线实在是太多了。我完全不同意,认为难度太大。最后,我们选择了向右。这个选择无疑是正确的,由于西南山脊的阻挡,我们一开始向右横切,风就小了很多,到了雪槽时,已完全没有风了。突然之间,阳光也变得异常温暖,那种幸福,只应天上有啊。

到此,一切都已成定局顶峰在望,于11点20左右登顶。


3700caeb81fbc8e60404ec604ca938db.png


顶峰海拔数据

顶峰上面我们看到了法国人留下休息的坑,他们平了两个深坑以便休息,并且下方还看到了留下的尿液痕迹。



eba043c63a13d9e2732d8fc0b782ca45.png



顶峰照片

登顶结束然后就是怎么样安全的下撤,从顶峰往下到冰蘑菇的底部(因为顶峰就像一个大的冰蘑菇),大概两个绳距也就是120米左右,然后就是顶峰下面的大雪坡。从顶峰下撤我们也同样采取了先锋攀登的方式下降,我们一个人下去然后保护另一个人下降(采取这样的下降原因,主要是因为没办法设置好的保护点,并且是一个大的横切)。

过了大雪坡就是两个绳距的雪脊,由于时间关系和阳光的照射我们都很担心雪发生变化,造成雪檐坍塌。所以这两段的攀登也同样让我们很谨慎,并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

雪檐横切结束就是我们熟悉的下降方式了,也回到我们熟悉的线路上,按部就班的完成5个绳距的下降回到5900的营地。

从5900下到大本营是我们所熟悉的线路,孙斌已经有好2次以上这段线路的下降,我也是第二次,大概花了5个小时十几个绳距的下降到达5200的营地收拾东西返回大本营。

其中5900米开始,冰雪坡下降了8段(使用VThread冰洞做保护点);到了5700以下是岩石下降,下降了10段后,总用时4个小时,返回5120米一号营地。下降过程使用了30米6mm副绳做冰洞或者绑在岩石柱上座保护点、1个岩钉,2把铁锁(其中使用2009年旧岩钉2个)。从5120米一号营地整理物资后,快速下降,不久就在碎石坡上遇到了来接我们的老乡,喝上了久违的奶茶。回到大本营,炒菜、做饭各种饮料就上来了

轻装、快速是阿尔卑斯攀登方式的核心。这次攀登,我们对装备进行了全面的精简和控制,有收获也有失误,现在罗列出来供大家分享:
装备:
技术装备:60m绳8.3mm双绳一根,60m6mm下降辅绳,30米6mm辅绳一条(用于下降保护点制作),机械塞中号4个,岩石塞一套,冰锥4个(22cm2个,16cm2个),钢丝门锁10个,丝扣锁3个,下降器一个,冰钩一个,60cm绳套2个,短冰镐1对,头盔1个,冰爪1付,msr反应堆炉头套锅一套,gas2大2小(其中一大一小带上5900),see to summit可收缩碗杯一套。
保暖装备:高山靴Sportiva Batura Goretex,TNF羽绒服(带帽,充绒量500克),TNF Redpoint Jacket外套,薄羽绒裤(无牌), windstoper 长裤,TNF睡袋(充绒量480克,配合羽绒服和羽绒裤,竟然很暖和),帐篷1个(1.5kg)
伙食:高山营地食品主要为美极土豆泥、方便米饭,路餐为Nature Valley Bar、蜜枣、葵花籽饼。


ee0e41559ab848da3c5d2c8339434e50.png
469faf151918dda1459fb68f003cdc6a.png


正常下降
我们离开5120米,开始攀登时,除去穿在身上的装备,背包重量不超过15kg(我的背包才45升容积)

体会:

装备方面:本次安排基本满足要求,只是由于大风,虽然Sportiva Batura Goretex在这些天里面一直表现优越,轻便、灵活、干燥、温暖,但是遇到风感温度低于零下30度,也没有办法,最后脚趾有轻微冻伤(不过不会掉脚趾啦,脚趾甲盖可能要掉光),这就是在追求轻量化时可能会付出的代价了。
这次的睡袋是收获,这个TNF Flight serier的睡袋非常轻和小,但是配合合适的衣服睡觉,竟然非常舒适,意外之喜。
食品方面:5200我们主要吃的从大本营带上来的蛋炒饭,5900米处,我比较喜欢美极土豆泥,很好的食品。另外,我们从本营带了2听红牛,本来预备冲顶时用,11月11日,上5900时,体力很透支,最后可以说这两瓶红牛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7a8e01952c5b998377ce8e777e4a80f6.png


无保护寻找下降保护点

自此攀登结束,这次攀登是我第二次攀登幺妹峰,第一次是09年孙斌,我,罗彪和迪力我们到达了6100的地方。前面也有提过,这两次攀登的结果来讲,我们09年失败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大风,而攀登结束主要体现了我们的能力, 100米的距离很近,但是也很远这种距离有可能你永远都不能到达,这取决于你是否意志坚定,技术娴熟,准备是否充分,大风并不是造成我们失败的原因,大风只是引发了失败的产生,我们那时候的意志还不够坚定,我们的心理也不足够强大。所以当困难出现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解决,也不能客观的评估。

当然就幺妹的攀登来讲对我个人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因为我从CMDI毕业以后设定的最终梦想就是能登上幺峰,但是毕业三年以后我就做到了,也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于我们心理的磨练也变得更加强大。
幺峰的攀登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内的登山者,都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是我们希望能够从这次攀登开始,寻找到一种方式,一种突破自己的方式,在以后的攀登中能够完成难度更大的攀登和突破。所以孙斌说得一句话:我不要对这次攀登赋予太多的意义,从一种角度来讲这也只是一次攀登,我们也希望这样的攀登能够更多,能够更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立即注册

高级模式

李宗利

21

主题

50

帖子

314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14

手机版|自由之巅登山论坛 ( 蜀ICP备1301614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