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年末疫情起,社团在雪山攀登、冬训与技术训练上变出现了断档,当我们22年冬打算重启冬训计划时,发现有意向参与的人很少,有经验的老人也几乎已经离开校园,我们虽然有心重振社团,但也苦于没有人有带队的能力,尤其是目前社团在攀冰等技术登山方面知识与实践的欠缺。 这次自由之巅的公益攀冰对我们社团来说是一个天赐的机会,通过5天初级攀冰的理论摄入与实践,社团的骨干可以将基础的东西,例如装备穿戴与使用、绳结、建站拆站等等技术登山必备的知识带回社团,弥补大量知识上的空缺。同时通过这几天的朝夕相处,我们有机会可以和很多高校的户外社团交流,吸收友社的经验,也为日后社团间的合作打开通路。
攀冰的相关技术是攀登技术型雪山所需的基础,我们学习了冰坡行走、打镐等基础动作后,进一步掌握了平行镐、平行脚的技术动作,并了解了高低镐、平行脚;高低镐、高低脚等进阶动作。教练们在理论课上详细教授了几种绳结的打法,以及装备的穿戴、使用要领,李宗利老师还就高山病向我们做了精彩的分享。最后在教练的讲解下,我们了解熟悉了建站拆站的步骤以及每一步的注意点,教练还着重讲解了每一步的原因和作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帮助我们记忆得更深刻,对保护站的理解也更透彻。 非常感谢自由之巅提供的这一次公益攀冰的培训,在其他户外俱乐部、商业公司追求商业登山的今天,还能有这样的一个平台,并且是各种意义上来说作为登山界风向标的平台,向我们大学生提供接触攀冰的机会。
▌队员感想
吴越:两年前就想接触攀冰,因为它是攀登技术型雪山的必要储备,奈何动辄几千的商业培训的价格令人望而却步。去年与自由之巅失之交臂,今年有幸上了这趟车,也有幸认识教练和许多朋友。五天时间虽短,但认识了可能会一辈子一起爬山的朋友和导师,感觉很幸福。 自由之巅的培训就像在我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不仅仅对于我们个人的攀登梦想而言,同时我们期待着将在自由之巅的所学传递给社团,让中国高校户外更好成长。 这次攀冰中我个人存在一些问题,其实也与我室内攀岩遇到的瓶颈相似——过度依赖手臂力量,有些动态不敢尝试等等,通过这次攀冰的反省,感觉自己思路开阔了很多,在接下来的训练中,也会更多注意自己的动作,以及心态上会更加放松。 小赵教练的教学方式也非常nice,他会通过动作背后的逻辑让人理解这么做的原因,包括锁门为什么要相对、为什么要打单节等等。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会重逢,期待和大家再次相遇。
沈昱恒:自由之巅的此次公益培训,不仅让大学生们得以以较低的成本接触到攀冰这项运动,并且和其他商业攀冰教学班相比,教练们力求让我们达到足够的熟练(甚至是我们回去后能够向其他社团成员阐述具体技术操作的水平),这一点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不仅仅是达到了向各大高校户外社团成员推广攀冰的目的,更能促进社团成员内部“传帮带”的形成。 另外,作为一个曾经学习过建站、拆站,并且偶尔在冰壁上进行实操的普通学生爱好者,我对于某些具体原理仍然有理解模糊的地方,在这次培训之后“温故知新”也好,“强化认知”也好,我都对攀冰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次培训让我对自由之巅这个团队的印象也大为改变。之前我的印象停留在一篇篇登山招募贴中,以为大家都是“人狠话不多,咔咔往山上干”的登山机器,几天的相处让我体会到这个团队中不仅仅是只有登山,还有深深的人情味、浓厚的学习氛围,李老师提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攀登”以及小赵教练对我的临别赠言让我深有感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