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QC lab: 简析自保装备》

[复制链接]
查看: 5313   回复: 0
2022-6-25 13:39:28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保,这个词在攀登语境下,意思是把攀爬者的安全带,通过某种方式连在保护点上。
这个方式很多,可以用主绳、快挂、扁带(webbing/sling/runner),也可以用预制的自保装备,如挽索/牛尾(lanyard)、确保链(personalanchor system简称PAS/ ultimate daisy chain)等等。

五花八门的名字,充分保证新人买装备时,能一头雾水。
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之前有山友问过,前些天正好群里又讨论到,就觉得有篇文可以介绍给大家:
《QC lab:Personal AnchorSystem explained(简析自保装备)》

文中,BlackDiamond的攀登部门主管Kolin Powick(下称KP),讲解了各类自保方式,并对多个品牌的样品进行了静态拉伸、动态冲坠测试。并给出了谆谆教诲:“永远不要在自保上冲坠。”

KP写的精简,考虑到读者们不乏新人朋友,
我会翻译这篇文中的重要细节,并补充一些基础知识,和实验解读。
配图来自BlackDiamond、petzl、singrock、Metolius、Sterling、Beal等各攀登品牌的装备和说明书。

二兔翻滚子 | 2022.06




KP是很传统的那类攀登者,会尽量少带东西,一物多用。
主绳、扁带、快挂这些本来攀爬时就会用到,所以做自保时,他也是直接使用这些——多段攀登时到了保护站,他会将主绳打一个双套结连上去;绳降时,他会用一对扁带做自保;清理保护点时短时间的自保,他就用一个快挂。

image001.jpg                  
▲用主绳+双套结,直接连保护站

不过,随着攀登运动不断演变,各种专门的装备也出现了。
一类是主绳的升级版,比如这种挽索/牛尾,预先处理好了绳头。
有些还带一个金属块,方便调节长度。

image002.jpg
▲挽索

image003.jpg
▲使用示例

早年没有这种产品的时候,大家就是割一段绳子,两端打绳结来自制。
另一类是扁带的升级,比如确保链。但这里不得不先提一下菊绳(daisy chain)

image004.jpg
▲菊绳


菊绳本来是器械攀登(aid climbing)专用的装备,有段时间,人们也用做其他场景的自保。这么做有安全隐患:
其一,菊绳两端强度有20kN上下,但中间的挂点强度只有约2-5kN
其二,操作不规范时,菊绳容易扣空,从锁中滑出(正确做法是将绳端多绕一圈扣入)。

image005.gif
image006.jpg
▲菊绳的操作,来自singingrock说明书


后来就有了确保链,它弥补了菊绳的劣势。
扣锁方便、中间环也靠得住,有些厂家甚至会做到每个环22kN的极限强度。


image007.jpg
确保链


这个强度是最好理解的指标,所以也是大部分人最关心的指标。
不过强度大并不完全意味着好。

当我们连接任何形式的自保时,需要意识到,它只是用来承受偏静态的力量——用来把你挂在保护站上、防止你滑倒,一般最多承受2-3倍个人身体的重力。
冲坠这种动态的力量,会大很多。

攀登中,通常用冲坠系数估计一次冲坠的威力。
冲坠系数Fall Factor (FF) = 冲坠距离/有效绳长
例如,用1米的绳系在保护点上,并从这个点坠落,那这次冲坠的系数就是1米/1米=FF1。
如果在保护点上方1米坠落,那就会掉下去2米,就有2米/1米=FF2。
如果在保护点下方50厘米处坠落,就有0.5/1=FF0.5

也即是说,坠落10米和坠落1米,并不是10米的冲击一定更大,还要看身上连的绳长。
因为我们使用的攀登主绳(动力绳),专门为吸收冲击而设计,有非常好的延展性,绳子越长吸收越多。
因此,可以粗略的认为,冲坠系数越大,冲击越大。(实际冲击力还要看系统各部分吸收了多少能量。)


由于自保的长度很短,能吸收的能量很有限。如果在自保上冲坠,对保护员、攀爬者、保护点、保护站来说都不是好事。

常用于做扁带的材料大力马Dynex/Dyneema/Spectrum成分是超高分子聚乙烯UHMWPE。它强度虽然高,但延展性差,在吸收冲击方面就有劣势。
一般你买的细扁带,白色的部分就是大力马,彩色部分是尼龙,因为大力马不能染色。


image008.jpg
扁带(左边材料以大力马为主,右边为尼龙)大力马因为比尼龙强度更高,因此能做的更细更轻。


总之,记得不要在自保上冲坠。
下面是一些样品测试。



实验设置
测试包括两部分:

1. 极限强度Ultimate Strength
•使用了可靠的拉伸试验机,行程约70”,加载速度约3“/分钟。
•大多数情况下,将绳端连接在了10mm直径的固定栓上,以模拟主锁的直径。
•有些情况下,还将PAS系到了安全带的攀登环(穿过上下两个连接环),或保护环上。

image009.jpg
▲连接到10mm固定栓

image010.jpg
▲连接到攀登环( BOTH tie-in points

image011.jpg
▲连接到保护环( belay loop

2.动态载荷Dynamic Loading
模拟一个80kg的人连接了60cm的自保,并不慎摔倒,给保护系统带来FF0.5FF1的冲击时的情况,做了一些冲坠测试。
•为控制变量,冲坠测试中,绳端重物(80kg的钢块)统一通过1‘’的钢制固定栓连接。
•对于需要额外打结的样品,连接重物的一端,用8字结系在1‘’的固定栓上,并以双套结连接到另一端的力传感器,并将自保统一调整到60cm长。模拟野外实际自保的方式。
•先做FF0.5的冲坠实验(从30cm高下落),再换新样品做FF1.0(下落60cm,每个样品只经历一次测试。


image012.jpg
▲通过双套结连接传感器


image013.jpg
▲FF0.5冲坠测试



声明
这个冲坠测试相当严格,重物、连接点是完全刚性的。而真实世界的情况是,系统中会有一个人戴着安全带,这些柔软有弹性的部分,会吸收一些能量。
所以查看数据时,记住它只能用于组内比较。



测试样品

冲坠测试 (2).gif


BD大力马扁带BD 10mmDynex Sling
BD尼龙扁带BD 18mm NylonSling
BD确保链BD Link AnchorSystem
BD大力马菊绳BD 12mmDynex Daisy Chain
BD尼龙菊绳BD 18mm NylonDaisy Chain

image015.jpg
▲菊绳

BD 9.2直径动力绳BD 9.2mmDynamic Rope
BD 10.2直径动力绳BD10.2mm Dynamic Rope
用7mm辅绳自制的可调挽索,做法参见 PurcellPrusik

image016.jpg
image017.jpg
▲Purcell Prusik Loop


Metolius 确保链MetoliusPAS
Metolius 轻量化确保链MetoliusAlpine PAS
Sterling 确保链SterlingChain Reactor
Petzl 可调挽索PetzlConnect Adjust
Beal 动力绳挽索BealDynaclip
Beal 双头动力绳挽索BealDynaDouble

image018.jpg
▲确保链

image019.jpg
▲可调挽索




测试结果


静态测试—测试两端极限强度,对于链条式的样品,还测试了单个环的强度。

image020.jpg

•所有产品两端的强度,都和标注的一样强大(15.6-27.7kN),足以应对正常使用的负载。绳子类的极限强度不如扁带类(11.6-18.6kN),但对于正常使用来说也足够强。
•连接安全带攀登环,比连保护环更牢固(加人体模型测试,27.7kN vs 21.9kN)。
•菊绳的中间挂点在3.2kN就撕裂了,当然它本来就不是为了结实而设计的。


注:KP没有专门说两个可调挽索,我觉得可以聊两句。
其中Petzl 的可调挽索在4.4kN时开始滑动(它用一个金属结构制动,和许多下降器类似,这种结构到了3-4kN开始滑动是正常的),这在整张数据表中有些显眼。
不过如KP所说,“所有产品都足够应对正常使用的负荷”,因为正常不冲坠,体重+背包产生的力本来就很少能超过4.4kN。
另一个可调挽索——辅绳自制的Purcell Prusik倒是锁的死死的。

image021.jpg


动态测试—60cm自保,FF0.5和FF1的冲坠测试

image022.jpg
•冲击力大小通常为:大力马(10-20kN)>尼龙(4-11kN)>绳索制品(3-6kN)。大力马虽然静态极限强度高,但延展性差,导致动态测试中难以吸收冲击,如果在大力马材料的自保上冲坠,会摔得很疼,而如果用尼龙材质,冲击力会减少许多。
如果用绳子或绳子制品,则可以获得最小的冲击。
•FF1的坠落带来的冲击通常高于FF0.5。不过用绳子时,冲击力的差异不那么明显,因为绳子在动态冲击下吸收了能量。
•菊绳受到冲击时,中间缝合处会撕裂,从而吸收能量,导致冲击力降低到约4kN,但不建议将菊绳用来吸收能量。如果你扣在了菊绳中间的挂点,它会撕裂,把你吓得嗷嗷的,菊绳也会报废。还是让它回到器械攀登去吧。

冲坠菊绳 (2).gif
▲ 撕裂的菊绳缝线


(好了,刚刚看了许多数据,让人很笃定似的,现在是时候来盆冷水了。)



免责声明

QC lab专栏测试的目的,只是尝试阐明一些常见问题,引发人们的讨论和思考。
它远远算不上一项有决定性意义的,充分的研究。

当然,一个工程学的学生,可以将这个课题延展,做成四年级的毕业设计。
可以测试更多组类似配置的数据点、测试自保的全长而不只是60cm、测试FF2的坠落、纳入更多的真实环境的测试、更多组数据去比较连接在安全带和固定栓的强度差异,等等等等。



总结


1.不要在自保上冲坠,那会给整个系统带来冲击。

image024.jpg

2.自保要连接在攀登环还是保护环?
关于这一点,应该始终遵循特定制造商的说明书。

image025.jpg
petzl可调挽索说明书,系在保护环上

image026.jpg
BD确保链说明书,系在攀登环上

BD通常建议穿过攀登环(上下两个连接带),因为KP很喜欢加拿大登山向导协会(ACMG)使用的经验法则:金属装备连保护环,织物连攀登环。这样比较整洁。
此外,如果将自保连接在保护环上,可能导致保护环下侧过度磨损,而这里不容易观察到。最坏的情况,可能导致多年前Todd Skinner那样的事故——他将菊绳长期系在自己的保护环上,导致保护环最终磨破。

image027.jpg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立即注册

高级模式

二兔翻滚子

17

主题

25

帖子

546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46

手机版|自由之巅登山论坛 ( 蜀ICP备1301614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