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6点半,距离天黑还有1个半小时。 我手持雪仗,腰上系着60米长的橙红色主绳,走在绳队小组的第一个,行进在大约60度的雪坡,距离之前的保护点已经50米了。雪面软硬很不均匀,冰爪踩上去,硬的还好,若是遇到软的整个身子都得进去,搞得精神特别紧张,每一步都非常消耗体力。坡度较大,已经穿了14个小时的高山靴硬邦邦的卡着脚脖子,加上刚才攀爬岩壁,冰镐落了,靠身体吃力,膝盖和腿骨上应该已经淤青了。最大的愿望就是赶紧把大雪坡走完,快让我看见没有冰雪的坡面吧,那样就意味着离C1营地更近了。 我感觉很饿,也很累,一点劲儿都没有,高海拔攀登本来就喘得厉害,现在剧烈得连胸口都仿佛在流失力量,脑子里每一个念头都是坚持坚持,你可以的,很快就到营地了,就可以有水喝了...... 2019年2月8日
玄武,北方七宿之神,八卦为坎,五行主水,四象中的老阴,四季中的冬季,意为幽冥、壬癸、智德,天官五兽之一(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黄龙)。五行相生,四时轮转,返本归一。这个“一”便是玄武之位。 俯瞰地图,在蜀山之后的邻边,便有一座代表北方之神的大雪山,这就是玄武峰。 距离成都只有200多公里,不到4个小时的路程。 玄武峰,海拔5390米(来自实测数据),位于四姑娘山地区的长坪沟与双桥沟中部,比邻婆缪峰、五色山,与骆驼峰、幺妹峰相望,是邛崃山脉角峰群中典型的提高级技术型山峰。山峰顶部的大型岩石酷似“神龟”昂首朝天,“玄武峰”的名字由此得来。玄武峰有大面积永久性冰川,多为冰岩混合路线,集合了小型冰川、冰裂缝、岩壁、沟槽、刃脊、尖峰等丰富而复杂的地形结构。 每年10-4月基本为晴好天气,5-9月雨季。 登顶路线
第一条攀登路线(东面线路),长坪沟进,在“枯树滩”左转沿婆缪峰海子方向直行沿玄武峰东壁攀登,进山路线超级长,攀登难度在传统的5.9左右。
二条攀登路线(西面线路),双桥沟进,在木梯子冰壁旁边那条沟右转,进山路线较直接,攀登路线多样化。在冰川位置向右冰岩混合长达数百米的线路极其困难,攀登难度达到传统5.10左右。
于2018年2月,出了一起没有户外经验又违规攀登玄武的山难事件,因此从双桥沟进山被管理局禁攀暂未开放,只能选择从长坪沟进。
登顶报告 准备日(2019年2月5日)
今天全队人马到达日隆镇集合。分别是来自自由之巅的领队小海和小树林,来自双桥一霸二娃哥,队员雪猪儿、茶煲、Hoohwa、我,本来还有Nina,可惜临行前严重流感,只能在遥远的上海祝福我们冲顶顺利了。 晚上入住“长坪驿”客栈,这是个有想法的客栈,每个门牌号上都写着一些很文艺的话,激励着来到四姑娘的人们。我是最后领钥匙的人,却神奇地遇到了一个跟自己有缘的房间,这房间里靠床头的墙上画着一副画,像极了自己的背影。 晚9点,大家集中到小海和小树林的房间,开个行前会。小海介绍了此次攀登行进的路线,BC、C1和峰顶的一些情况。本想走虽然更难些但距离短时间少的双桥路线,无奈因为去年的山难,无论怎么申请管理局都不给放行。所以,我们走东面线路。 路线介绍完后,又讲了一些基本知识,比如必要的高山技能,认识各种器具,如何打保护,如何上升下降,如何操作绳结等等。
练习打绳结的时候,小海一边教雪猪儿打自保扁带一边告诉我们一个知识点:
他说:“国际攀联发了一个通告,现在的自保护扁带出了一种新材料大力马,更轻,强度更大,韧性更好,但有个缺陷,燃点很低,直接影响这条绳子在穿在我们身上的安全带上的系留位置,不能在易摩擦的地方,否则对带子影响很大。” 大家问:“那应该怎么打呢?” 小海说:“攀联只告诉了这个事情,却不告诉应该怎么打,这事教练们琢磨了很久,............” 就在大家等着他要说个很长时间的时候,小海顿了一下说:“想了一天!” 大家立刻做倒地状,小海说:“怎么?一天已经算久了好不好!”。 后来讲锁具应该扣在什么地方,一般人都是从内往外扣,也有小部分人会从外往里扣,小海让雪猪儿扣扣试试,雪猪儿试了试,说:“我是一般人”。大家笑着齐声说:“我们都是一般人”。可是,我好像是小部分人哎,我是反着扣的,试了试他们那种扣法,觉得很别扭,而他们觉得不顺手的扣法我反而觉得很习惯。 继续讲关于绳子的知识,讲到绳子的弹性,我就把面前的绳子拿起一节拉了拉问:“可是为什么我们用的都没弹性?”小海:“你要这么短距离拉还有回弹那就是弹簧了!” 据说这是跟宗利老师和小海上过贡嘎的绳子,我激动地说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堆绳子割了分了! D1 目的地大本营,漫长的接近(2019年2月6日)
九点出发去管理局办理登山许可。 坐一段景区内观光车到长坪沟,我们的装备和行囊由车辆运到下客处。 到达下客处,大约十点,装备和行囊改由马匹驼上大本营。而我们则和游客一起步行栈道。需要把景区内的栈道走完,一直走到没有栈道的地方,才能接近要去到的玄武峰的大本营的通路。 幺妹峰
各人按照各人的步频和呼吸步行,栈道走完左拐开始走马道,一直走到婆渺峰,停下来休息吃路餐。 婆缪峰
就在大家准备继续前进的时候,马夫老邓拉着三匹马缓缓从我们面前经过,自此,他便一直在我们前面了。后来我总结出一点,老邓才是队伍里的隐世高人,从来不见他休息,是因为我们要休息,他才停下来等我们,而我们永远都无法超过他,也永远追不上他。 往前走,就看到路的左边有一个牛栅栏,男生合力把木头抬开,众人依次穿过栅栏,走过一片草坪,又穿过一片冷杉林,顺着林子爬坡,翻过一个山头,看到一条溪水。 牛栅栏
二哥说前面有桥,但是被水冲毁了,只能找路过。他找了个倒下来的杉木,刚好横跨在溪水之上,可是并不粗大,很细的树干,也不知道他怎么就稳稳当当地过去了。雪猪儿第二个过,没走两步,差点栽河里去,雪猪儿跑到旁边想脱鞋涉水而过。茶煲第三个过,在树干上晃了几晃,赶紧蹲下,凭借平衡最终还是顺利过去了。换我上去,我连踩都踩不稳,更别说迈步子了,不行不行,我过不去,我也打算涉水。但经过观察水太深,过不去的,可我们几个又从桥上过不去,二哥便去找了个树干来让我们撑着过河。他找的那木头吧重得要死,举不动,我卡在桥中间,树干太细,晃得厉害,不挪动保持平衡的木头,别想迈步,我全部力量都在保持平衡,怕掉河里。见我如此费劲儿,二哥从岸边走过来接我,他的平衡能力令我叹为观止,这么晃荡的木头,他站在上面,竟然丝毫不晃动,我都怀疑他是搞杂技的出身了。 在二哥的牵引下,大家都顺利过河了。雪猪儿脱了鞋子袜子,试着踩了两脚水,冻得他还是回来从桥上过。 过了溪水,是一片乱石坡,全是各种形状各种尺寸的乱石,地势呈上升趋势,大家跟在马匹后面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老邓怎么走得那么快,大家同样走石头,可就是跟不上他。 这片乱石坡好长啊,感觉怎么走都走不完,加上海拔的影响走两步就喘得不行,我们已经位于3900米,大家都走不动了,终于可以有一次休息的机会。 这片乱石坡,正好在幺妹峰的左边,这个角度是与猫鼻梁不同的观测点,能看到幺妹不一样的容颜。 幺妹峰 休息好了,继续走乱石坡。穿过一片上升的带刺的林子,再走一段混合着乱石和树林的沟坝子,好吧,然后又是一片乱石坡,右手有一堆红石滩。 二哥抬手一指,看,前面这个就是玄武峰!啊,好激动,走了这么久,终于到了。我们算是快的,据说上一个队伍,上午十点出发,到大本营已经天黑了,而我们下午两点半就到了。
再走一段有冰雪的高山灌木丛,就来到婆缪峰的背后,继续多走几步路,到达今天的扎营点,牛棚,也就是我们的大本营。 大家卸马匹上的装备,趁着阳光正暖,搭帐篷,捡柴火。 累得要死,腿好重。大家坐在牛棚外面的木头上晒太阳,休息。这地方真是惬意呀,面前这座陡峭而尖耸巍峨的高山就是日月宝镜。雪山、溪水、牛群、马儿,开阔大气,我们看着对面山峰的冰壁,点评着难度系数,起码5+起,比龙壁还困难,保护都找不到地方打,谁能爬那牛掰了云云。 刚才走乱石坡的时候,累个半死,累到我都冒出来不想登山的念头了,走到BC,看着满眼的景色,又觉得虽然累但很值得,对后面的冲顶又很有期待很有力气了。没有痛苦,又怎么会有真正的风景。
搭好帐篷,天色也不早了,大家就去牛棚里生火取暖烧水什么的,小树林把手机摆在大家面前,一帮人盯着个小手机屏幕看《我是歌手》,可见一帮登山的人是多么无聊。
天色渐晚,大家开始瞎聊,没话也找话聊。小小的牧民小屋里欢声笑语。 雪猪儿走乱石坡的时候测心跳,140,这要使劲走走就到170还不得爆缸啊,赶紧歇一会。看来不光我一个人走那段觉得恼火哟。 说到恐高,小海看过的一本登山手册说恐高是人类控制不住自己想飞的欲望,这简直是超拽的理由,得到大家一致认同。 喊二哥唱个歌,二哥说他唱歌跑调,大家表示没事,全体高反了,耳朵都听不准。 小海自认在高海拔他怎么都比队员清醒点吧,为什么一玩杀人游戏就跟他是个白痴一样,这个游戏是对他的侮辱,为什么要玩这个游戏,肯定是汉族人发名的,肯定不是少数民族发明的。Hoohwa提议玩数七,二哥说:“说七的倍数嘛,我不来”。小海说:“你说得太早了,我本来想说这句话的”。 去年,捷克人登顶贡嘎的时候,小海正在青海休假,老师已经一个月没给他打过电话了,那天急急地来电:“捷克人登顶的消息你看没有?”“看了啊”“看了你还不回来!”得,小海家里装修只有老两口自己看着办了,他得回成都了。这便有了2018年10月18日成功登顶的不易辉煌。 水喝饱了,小海煮方便面给大家吃,我们在牧民的牛棚屋里翻出来脏兮兮的碗筷,去小溪里洗干净,吃!用! 小海和二哥就跟讲相声的一样,一唱一和,特别搞笑,大家很欢乐。由于二哥经常给小海的话配上极有哲理的归纳,被小海喻为四姑娘山苏格拉底二娃,由于二哥的业务不仅仅在四姑娘山范围,所以去掉四姑娘,就叫苏格拉底二娃。 十点多,大家分别进帐篷睡觉。星空很美,一如每一次在高原看见的星空,每一个星座都那么清晰。 我莫名好想喝热牛奶,任何高热量的东西。 此刻此地海拔4100米。 D2 目的地C1,玄武脚下扎营(2019年2月7日) 这一晚几乎没睡着,很冷,起来帐篷结冰了。 大家挤进牛棚取暖,各自弄点早饭。纷纷说着昨夜的寒冷。 小海递给二哥一袋维维豆奶,又扔给他一袋黑芝麻糊,二哥问:“你是让我加在一起吃啊?”“是啊”,“这怕是不能行哦”,“我都是这么干的”,“这怕是不好吃哦”,“黑暗料理”。“这加一点点水都可以当糌粑吃了”。 小海煮的粥,加了菜叶子,挺不错的。 吃完收拾,上午11点开始往C1进发。 路线比较清晰,从BC往上,顺着林坡往上走,经过一片小一点的乱石坡,到达杜鹃林环绕的山脊,林中有一群藏雪鸡被我们惊扰的飞出栖息地。立刻有人(开玩笑)提议狩猎晚餐,结果只能是饱饱眼福吹吹牛,海拔4000米以上它们才是这里的主人。 走完山脊,爬上一处高岩坡,马匹需要绕行,人可以直接从大岩石上爬上去。爬上去后又是一个比较陡的大草坡。回头望望,景色很不错。
稍作休息,继续往上,爬完陡峭草坡是一大片雪坡,顺着雪坡上下之后,就到了今天的C1营地,在一片凹槽之中,夏季这里便是婆缪海子,现在是冬季没有水,湖底干涸,泥土也冻得硬邦邦的,平坦,是扎营的好地方。
我们于下午1点45,到达C1,就在玄武峰脚下,景色美丽,能看到婆缪和幺妹,视野很开阔。
二哥和小树林去凿冰作为水源,小海带大家去山坡上训练下降技术。
我好久没练,都忘得差不多了,制动器的套用,主锁的方向,收放绳索的步骤,孰能生巧,多强化就好很多。练了三遍,大家都差不多了,返回。 太阳快落山了,大风起来。太阳晒着就暖喝,风一起,冷都不说了,刮得满天满地都是尘土和沙子。现在是冬季,玄武峰又是大岩壁,很多山石沙,干燥的很,刚才去坡上训练一会儿,回到营地,帐篷里、睡袋上,里里外外全是沙子。人也是,从外面回来,一头一脸一身,帐篷里外也没什么区别。 本来等着冰化了好喝水,顺便整理一下明天的装备。一起风起,巨冷,体温流失迅速,差点冻僵,赶紧进帐篷,喝果珍水,啊,真好喝,从来没觉得这玩意这么好喝过。 晚饭是冰水煮方便面方便粉丝,每人一饭盒。小树林端过来,正好一阵大风,沙子呼呼地往帐篷里灌,筷子碗里 全是沙子。咱也不讲究,也没讲究的条件,吃!吃饱最重要!体力最重要! 风太大了,关键是一吹风就起漫天的沙子,上个厕所还得找避风的地方。就跟在沙漠扎营似的。这几晚,冷加风沙,后来才知道大家都被迫形成了能憋的本领,能不起夜尽量不出去。 晚上七点大家就进帐篷睡觉了。 此刻此地,海拔4500米。距离峰顶约900米。 D3 目的地玄武峰顶,艰难而漫长的下撤(2019年2月8日) 夜里不冷,但我一宿都没睡着,并不是高反,一点高反都没有,连头都不疼。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怎么都睡不着,不断看时间,生生熬到2点多。 按照要求凌晨三点起床,我两点半就起来了。 简单吃点东西,穿戴好技术装备,打点要带的背包,四点出发。 顺着那块最大的石头,上山。 先要爬上陡峭的草坡,然后是一片乱石坡,黑暗里,靠着头灯,也看不清楚大环境,只知道自己脚下的路,感觉一直在贴着岩壁走。走了三个小时之后,到了冰雪路面,套冰爪。此时东方已经泛起了鱼肚白,预示着朝阳即将升起,黎明前的山风更是凶猛异常。 再走一段,就是攀爬雪坡了。大概有60多度的样子。大家结绳穿蚂蚱依次前行。雪有点深,连小海和小树林都陷进去几次。
玄武峰,岩石线路难度5.7-5.8,雪坡坡度40-70度不等。 雪坡转到直线处,前方的高处,便是主峰和卫峰之间的垭口。 我们缓慢而艰难的踩着冰雪前行,还要时不时把自己从雪坑里拔出来。行进顺序是雪猪儿第一个,茶煲第二个,我第三个,Hoohwa第四个,这样可以保持一致的行进节奏。 呼吸,注意呼吸,走个5到10步就很喘,已经5千米海拔了,几个领队从身边经过,是那么轻松,还能大声高歌,大拇指佩服! 上到垭口,一个非常陡峭的岩壁,还附着着很厚的冰雪,两人高。这该怎么爬上去呢?小海喊着:“你的镐呢!攀冰技术呢!都忘了么!......哎,对嘛,就是这样,小一点步子,一点一点往上攀”我暗自庆幸,幸亏头两天去练攀冰了。 垭口到峰顶,暴露感很强,我们从长坪沟上垭口往右侧是顶峰,站在这个点位上,往前刚好看到双桥沟上来的路线,一条更陡峭的冰岩混合线路,坡度在70-80之间,虽然短但是更加陡峭。回望便是来时的长坪沟,两边汇合到垭口,便是大岩壁攀登了,需要用到攀岩器械技术和保护,这就是技术型攀登。 所以啊,幺妹和她的卫峰们,那些大雪山,落雪的时候看着壮丽,但并不好攀登,因为看不清脚下的情况,还得使劲儿把雪刨开寻找基岩。而雪少的时候,看着有点光突突,但路线清晰,知道怎么下脚怎么打保护。 2月这段时间,春节,是攀登的好季节。
这些岩石块,大大小小,不成规则,个别隐藏的还不稳,那些高大的,两三人那么高,我该怎么爬?小海倒是几步就爬上去了,我心一横,全靠身体攀爬,膝盖也用上,反正能上就行。就是这冰爪太碍事了,要么绊着我,要么不好吃力(下山后才发现,冲锋裤上全是冰爪划的破洞,就连胸口的冲锋衣上都有一条裂口)。我踩着爪,拿着镐找助力点,实在太麻烦了,不知道我是在担心重心还是在担心把爪踩坏了,反正直接放弃器械,只要没有冰雪必须使用镐,都采用徒手攀爬的方式,更有效率。遇到风大的时候,就抱住岩石,免得被吹飞了。有一段冰镐直接滑落了,幸亏掉在下面的岩缝里,没砸到人也没坠失。 小树林和二哥背着绳子先锋攀上去,沿途做保护点,后面的队员得把自己挂在保护点上,再稳步攀爬,平均一小时爬升100米。 这是我们登顶当天的天气 在网上找的别的队伍登顶时候的天气照片(不知道怎么删水印)
大家陆陆续续来到了距离峰顶100米的大岩堆,我找到一个极好的看风景的位置,今天天气非常晴朗,蓝天无暇,周围的山峰一览无余,我想这里和写着油漆红字的那个点是一样,看到的景色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和不同。不是很有必要非得到那个点上吧。技术型岩壁,很费体力,我连补充食物都没吃,要节省能耗,为下撤做准备。但其他队员还是想去红字的地方看看,好吧好吧,我在这距离红字100米的地方,等大家,100米而已,近在咫尺,应该要不了多久。 没想到这一等,竟生生等了2个小时,又刚好在一个风口。小海去的时候跟我说,你答应我不能乱跑哟,只能在这里等!所以我还不能乱挪动,其实我也不敢挪动,这里没有保护,不知道该怎么乱动。一直吹冷风,冻僵了。好不容易挪到个看起来是个凹槽的地方,还是有风,但比刚才好一点。我就看着他们爬那一百米,自己一会儿换个脚抖动抖动又换个脚抖动,来保持不要失温。 二哥一直在跟小海说这都几点了,下去要天黑了。虽然说得很轻松,但也有一种焦虑。我不知道这有多大个影响,但是事实证明我幼稚了,因为上来憋着一口气呢,下山可就不一样了,所以很多事故都出在下山的过程中。老师说过,登顶不算成功,只有安全下撤才能算是成功的攀登。 幺妹峰 距离不远,他们到了那个红字处(石头上的数字低于实测数据)。
将近2个小时他们终于走回来了,想来风大岩石多,那段路不好爬,虽然看着很短很近,但暴露感强。 下撤就迅速多了,垂降两个单绳绳距。垭口要下降两段,第二段下降到雪坡。二哥先锋找保护点,做固定,我们依次速降,小海殿后收绳子。
依次降到雪坡后,小树林和茶煲先走。我、Hoohwa和二哥一组,小海和雪猪儿一组。
小树林和茶煲出师不利,没走几步就陷雪了
走过雪坡的才知道,太费力气了,为什么这段雪坡那么长,怎么走都走不完,走过一段又有一段,走得令人崩溃。我真的好像直接滚下去。 海拔5千300米,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严重缺水了,全程几乎没有怎么喝水,只在上升途中和垭口吃过蛋白棒补充体力,在强体力消耗后,明显感觉低血糖了。蛋白棒不能多吃,反胃,而且被冻硬了,根本咬不动,需要在嘴里咀嚼很久,没有水,咽不下去。天色渐晚,抬腿逐渐吃力,速度变慢,感觉非常不好。 我充足的能量状态估计是在等他们的时候在风口流失干净了。但是,我必须要完整而安全的下山才行,只能靠自己完成下撤。
千辛万苦走完长长地直下雪坡已经晚上七点45了。这个时候才开始持续往左横切,沿着大岩壁往下走,走过乱石坡,开始有了一些早上前行的路况印象。为什么上山的时候没觉得雪坡长呢,下山的时候感觉这个雪坡真是比我走过的任何一个雪坡都长,太长啦(哭)! 要尽量找硬雪走,遇到软雪就陷进去了,就像掉入无底深渊。小树林掉了一次,只剩个脑袋。后面的人看见一个很深的槽,幸亏有个石头卡住,不然他头都要掉进去 走完乱石坡,小海在前面等,怕不知道最后那块大石头挡路却是正确的路径,好给后面的人以指引。我和他坐在那等着,而我继续加重着脱水的症状。我问小海还有没有水,他也没有了,食物也没有了。我问着他同时也是给自己一个安慰:“小树林应该已经回到营地了吧,他会烧水的吧?”在得到肯定的回答后,我心安了,后面就一直靠着能回去喝水的念头在支撑着我的步伐。 再走几步马上就能喝水了,再走几步马上就能喝水了...... 我看天色已经很晚了,心慌得很,小海说你倒是把雪镜取了啊。取下来才发现,虽然七点了,可天还算亮。但我知道这种光亮持续不了多久,很快太阳就会落到山下去了。果然,等后面的的人到了的时候,已经可以开头灯照明了。 后面的队员到后脱冰爪,我跟着二哥继续下撤。 一直走一直走,再第n次横切后,星星已经布满天空,夜空黑沉,和凌晨出发的时候一样璀璨,但此时的心境却有所不同,这可真是从星空走到星空啊。 终于到达了最初的陡峭草坡。(从峰顶下来是一个大雪坡,然后横切,穿过乱石坡,继续横切到草甸子,观察地形后往下,便是C1)
二哥走得太快了,这么陡峭的路面,他简直健步如飞,跟走平地似的,我追得上气不接下气,以拼了的心态就怕把他跟丢了。后来才知道他也累,回到C1倒帐篷里根本不想动。领队们也很辛苦,要为我们负责。 晚上九点45,我和二哥到了出发的那块大石头路标,营地近在眼前。 山上Hoohwa在大声吼“找不到路了”,我转身跟他打灯语,我都濒临虚脱了,还用最后的力气大声的往山上喊“直直地下来!”。 树林来接迷路的Hoohwa,夜里10点,我跟在小树林后面默默往前走,速度已经可以用拖着来形容了。严重脱水,低血糖,全靠意志力在下撤。走到营地的烧水壶边上,咚的跪在地上,抖着手连续喝了三罐水,才稍微好一点,又怕喝得太多太急,水中毒。这个时候已经顾不得化开的冰水里是不是有沙子是不是有树叶是不是有各种不明的脏东西了。 18个小时全在山上,吃了三块蛋白棒(第三块是在雪坡吃的,雪坡走了一半,再不吃东西就真的要滚下去了,咬不动没有水就靠口水慢慢融化咀嚼),实在没想到雪坡那么长,个别地方一旦陷入就得大把消耗体力把自己弄出来。 一边喝水,一边寻思着我真是不想爬第二次了。 小树林很周到的煮了一些方便饭,盛了一份有菜叶子有汤水的米饭给我。我又累又虚弱端过饭盒都要喘上五分钟。等我艰难地把这盆饭吃完,手才没有继续发抖,汤水吃到最后满嘴的沙子,管它的,都吃了,生命第一啊! 大概11点,雪猪儿和小海才从山上下撤到营地。
同帐的茶煲小姐姐状态还不错,我没见她特别累也没特别不累的时候,很稳定,超厉害的姑娘,登山一直带着个布娃娃,应该是她很喜欢的东西。 吃完饭,跟茶煲打了个招呼就钻睡袋睡觉了,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不想干,只想睡觉。 D4 目的地沟口(2019年2月9日) 昨夜很大的风,可以用狂风来形容,一阵狂风刮来,帐篷都被吹动了,那么疲惫的我被这风势给震动醒了,瞬间想到老师2016年去爬贡嘎,晚上风把帐篷吹跑了的事情,这也差不多了。我快速想了想,我和茶煲两个加起来不到200斤的姑娘应该还压得住这个风势,就算吹跑了我也还是没力气起来压帐篷!睡觉睡觉! 早上起来,睁不开眼睛,头昏沉沉的,说话也有点感冒,完全不像前几日的状态,是因为昨天太累了么?
夜里那场怪风,好几个人都被惊醒了,动动嘴,嘴里鼻孔全是沙子。 整理好行囊,十点半出发。走过雪坡就是杜鹃林。来时遇到的那群雪鸡已经藏的远远的,只见到了一只,可能是负责警戒的雄鸡。 走过杜鹃林和乱石坡,在日月宝镜那里的玛尼堆,堆了石头照了像,谢谢老天照顾,保佑了好天气,顺利登顶。基本上这一路除了累,没有险情没有意外没有事故,天气晴朗,视野辽阔,是登顶的好条件。大吉大利!
再往下穿过树林,接着两段乱石坡,中间有树林间隔。继续往下,又穿过一片树林,进入有石头的小溪,沿着小溪穿过林子,继续往下。走过有很多刺的树林的时候我疲惫得都不想去拨开它们,一路扎得我吱哇乱叫。
12点20到达大本营,稍作休息。 12点半继续前进。 1点45到幺妹峰脚下的牛栅栏。 2点到婆渺峰。
从牛栅栏走出来,便可以遇到一些零散游客了。 看着他们穿着休闲鞋,背着休闲包,拎着零食,而我们风尘仆仆笨重的步伐,背着登山包,杵着杖,一身脏兮兮的好多灰土,彼此也不说话,埋头往前走(主要是太累没力气说话),形成了鲜明对比。 2点20到进入栈道前的一个休息点喝饮料,吃羊肉串,补充体能。
大家吃吃喝喝,又有了点精神,开始打趣逗闷子。 雪猪儿对小海说:“你要是逃跑就去贡嘎顶上没有人能抓得到你,除了你老师”。
前端时间贡嘎那来了两队外国人马,有三个拿过金冰镐,都因为天气原因,住了几天就撤了。老师和小海的登顶,以及我们的登顶,感谢天助。影响攀登的重要因素就是天气的变化莫测。 若想去幺妹攀登需要8天时间呢。 大家就这么快乐地走上游客栈道,一直慢慢的走着。 四点出沟口。 这条路线实在太长了,玄武峰虽然没有达到6千,但属于技术型山峰,地形非常丰富,包括杉木林、高山草甸、碎石坡、雪坡、冰坡和岩壁路线等,走得令人要骂娘。 晚上回到王老大客栈整顿休息。一顿美味晚餐,大家相互庆祝鼓励,就算庆功宴了。 小海召集大家开了个总结会,大家交流自己在这次攀登活动中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我主要是水和食物的问题,而大家都有肌肉强度的训练问题。不过二哥也说得对,我们即便练得再好,也缺乏海拔高度这个重要因素的影响。
大家都提到那个大雪坡实在太长了,小海觉得还好,他们在慕士塔格,坡度缓,可你就是到不了顶,翻过一个山坡还有一个山坡,接连不断,那才是走得绝望。
小树林先走雪坡,掉雪坑里,想自己撑着出来都不行,得慢慢用蛙刨的姿势把自己放平了弄出来。二哥他们对雪面的控制能力很强,对抗雪面很有办法。 明天还有人打算去玄武,但天可能要变了,大风或许就是变天的征兆。 今天终于可以好好睡个觉了,明天再有两百公里就能看到一片人间烟火了。 虽然很辛苦,但是我们去了,我们登顶了,我们挑战了玄武峰。老师有句话说的很好,我们为什么要去攀登,因为攀登令我们感到快乐!
--------------------- 小结 --------------------- 1:攀登的时候,特别是冲顶阶段,要把水和食物规划充足,但也不能盲目多带,重! 2:知进退,攀登应该根据体力量力而为,不一定非要追求顶点位置,这次虽然没有出事故,但已经远远晚于预定下撤时间,提高了事故的风险系数。所以,攀登,真正难的是控制自己不要去做什么。 3:冰爪要针对地形,混合型基面尽量用行走冰爪。 4:针对性锻炼脚踝和腿部的力量。 5:找路是攀爬(以及下撤)最应该具备的技能,要想把一条线路爬正确,快速有效,这是挺难的,需要丰富的经验,所以,还是应该多爬多体会多总结。 6:虽然很累,但是这仍然是一次很愉快和轻松的攀登。
非常感谢这一路各位领队和小伙伴们的彼此照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