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时间,7次前往, 自由之巅团队终于在2021年10月9号上午, 带领商业客户完成了中山峰南壁转东山脊线路。
我们线路的“攀登海拔”(即需要手脚并用、使用攀冰攀岩等技能,走路无法完成的技术路段)普遍在6000米以上。 对攀登爱好者来说,具备极致的挑战和吸引力。 且经过多年尝试,发现其风险可控。
作为自2017年起,第一个在此探索性攀登、开辟新线路、组织商业活动的探险公司,我们经历了足够多的挫败和打击。 而这次,是我们团队第一次成功带领商业客户,完成这种等级的线路:共计700米的技术路段,可与博格达媲美,海拔又直逼7000米。 难度可想而知。
▲图片左下为云海,可以直观感受到本线路的坡度和海拔
内心深处的期待
作为一个地道的四川人, 总对贡嘎山域有着莫名情感, 希望这里能够接纳更多的登山爱好者。
中山峰,作为贡嘎身侧的川西第二高峰,有如此独特的风景和位置,我寄予了太多的期待。
我希望它不仅仅是一条可以登顶的线路, 我期待它与众不同:
不同于慕什塔格的“低头闷走”, 不同于幺妹和贡嘎的“难以企及”, 更不同于8000米级的漫长周期、巨大资金。
这条线路应该具备更大、更高、更有趣的属性。具备充分的挑战性,又兼顾安全、风景、乐趣、合理性等多重因素,给大家真正的震撼。 因此,自由之巅从未考虑过走简单的线路。
▲前往大本营途中
这样的期许不一定合适,也让我们不断受伤,我们耗费太多、磨了太久。 我们遭遇了极端情况、招来质疑,我们失去了首登机会,失去了商业意义上的先机,等等等等…但还是回到那句话:我们做真正想做的事,而不是选择容易完成的事。
我个人从来都习惯受人质疑,从2013年博格达,我滑坠开始,就没有断过。只是时间宝贵,我没有精力理会闲言碎语。
这几年里,我和自由之巅,陆续开辟了大、小玛雅线路,壮马河比山,阿尼玛卿新线路,田海子新线路,中山峰新线路,并带领客户完成。
▲冲顶途中
我们只想做好自己的团队,为广大爱好者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自由之巅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很多方面要成长和完善。
生命不息,攀登不止,挑战不断。
弃易求难的选择
我有幸见证了中国登山二十几年来的蓬勃发展。 从2000年玉珠峰登山大会开始,国内商业攀登大多喜欢越简单越好,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对海拔的追求,实现攀登世界最高峰的夙愿。 比如:四姑娘大二峰→玉珠峰南坡→慕什塔格→卓奥友→珠穆朗玛,就是一个山友的典型进阶经历。
你会看到,最热门的山峰,风格总是近似于高海拔徒步。这么多年少有变化。
商业偏好简单成熟的山峰,风险会更好控制。 与之相反,职业登山者都希望挑战极限、开辟多多的新线路。明明山也多、路也多,普通爱好者却只能看个热闹。
因为少有团队愿意大费周章、对抗风险,组织商业队伍尝试这种类型的新线路。
▲前往C2途中
我们这样的公司还能生存,完全是因为一部分独具个性的朋友,并不满足于只是“走”上去。 他们喜欢学习攀登技术,研究攀登器材。 他们希望更深度的参与攀登,融入更多元素:包括作为团队的一员、和向导搭档,希望进行决策、选择自己喜欢的线路,采用自己喜欢的技术,方式进行攀登,以此体会攀登本身的乐趣。
在这里,不得不感谢大家一直以来支持我们。
徒步型的攀登线路已经很多了,真正具备攀登乐趣的线路又有多少可选呢? 在我的理解中,大到山峰、小到线路,都和人一样,有自己的风格。不同地区、海拔、山体、线路选择…会带来完全不同的情况和难度,其体验也截然不同。
我们的中山峰的线路,集多样挑战于一身,这让它更具攀登的诱惑力。
我们的中山峰线路
▲冲顶途中
整体日程:12-14天 线路走向:南壁转东山脊直上。 技术路段:需要攀登的长度有700米。其中C1—C2攀登250米。C2—C3攀登150米。C3—顶峰攀登400米。 攀冰难度2。高山雪坡普遍坡度60°,最陡约75°。主要以冰锥和雪锥保护,岩石装备极少使用。
▲前往C2途中
(线路中也包括部分岩石地形,这里不计入技术路段。)
▲前往C2途中
▲前往C1途中
营地设置:磨西→牛棚,约3600米→BC,约5000米→C1,约5300米→C2,约5900米→C3约6400米 沿途风景:风景大家欣赏的已经很多了。
▲大本营
特别说明的是,这边不同于西山脊。南壁和东壁完全没有遮挡。 从BC开始顺着冰塔林一路走到C1。 上到C2以后,线路基本是340°无遮挡。
▲冲顶途中
随时可以看到中山峰的大冰川和贡嘎山域的其他山峰,包括海螺沟的金银山、燕子沟的爱德嘉,日乌且沟的日乌且峰、嘉子峰等等。
▲冲顶途中所见
遗憾的是,贡嘎山只能在登顶的时才能看到,并且贡嘎山在中山峰山顶看起来并不巍峨,只是看到一个和中山峰差不多的存在。
个人觉得,云海雪山冰塔林,这些美景只是附带赠品。 整条线路的真正精华,在于6500米以上的陡峭冰壁上,给人带去的那种,突破极限的攀爬滋味。
▲冲顶途中
线路风险:以中山峰的级别,四年七次的攀登,并不能完全的概括所有的潜在风险。 个人认为,一条线路的成熟(完全了解线路上的风险)可能需要5-10年。
足够长的时间周期内,才可能遇到足够多的小概率情况。需要在一年的不同季节尝试,才能更清晰的知道不同时间、温度、积雪情况下的潜在风险。 我们迄今为止遇到的风险有:大风,落冰,落石。这些已知的风险让我们承受了损伤,但已经找到规避措施。
是否有更多的风险,需要更多时间去了解。
适合人群: 这条线路适合真正了解和喜欢攀登的人。
▲队员感想
至于难度,在铺设路绳后,它对普通山友来说不难,但对养尊处优的人来说很难很难。
本次攀登队伍中,就有两个零技术基础(但有认真做体能训练)的队员登顶。当然,我还是推荐大家有技术储备,因为这座山值得。 我们仍然提供阿式攀登的选项,欢迎山友们尝试。
▲冲顶途中
“备战八千米的极致试炼”
今年的活动,自由之巅第一次和领路者探险合作,其创始人其美扎西,我的老朋友,曾经的珠峰修路队队长。 他完成了13次珠峰,9次卓奥友,4次西夏巴马峰的攀登。 我们聊天中突然发现,这条线路也许还可以定义为:进阶8000米的试炼场。
中山峰于我而言,曾是备战贡嘎的训练场。 2016年,我们挑战贡嘎失利之后,想要找到解决方法。因此2017年就来到了贡嘎身侧的中山峰。它的冰雪状况、海拔等,与贡嘎这样7000米级山峰的场景,几乎一样。
▲冲顶途中
对于广大心怀8000米极限梦想的爱好者而言,这条线路又意味着什么呢?
全世界14座8000级别的山峰,没有一座是能只靠双脚走上去的。都需要攀爬,需要使用技术和专业器械。很好的应用装备,才能让你更省力。 而很明显的是,现在国内开放的7000米级山峰,选择面非常局限。而6000米极山峰,又多为6000出头的海拔。7000向8000晋级,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们这条中山峰线路则非常合适。 海拔直逼7000,且在6500米以上仍有大量技术路段,接近于很多8000米级山峰的实际情况。
一名业余爱好者,如果能在这样海拔,运用自身的知识技能、认知完成线路,甚至愿意挑战以阿尔卑斯的方式完成攀登,那无疑是非常了不起的,也将收获极致的快乐。
▲冲顶途中
后言:关于攀登的意义
这次攀登中,不断有队伍外的山友来访我们的大本营帐篷(感谢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其中一个山友和我谈论到登山的意义。
我一直认为,攀登不仅仅是完成线路、到达顶峰。 这其实只是我们为了全身而退,顺带做到的事。
▲C2营地
攀登本身是不断的突破,突破身体极限,突破精神的极限。 它的效用绝不止于到达山顶,还帮助我们在长远的未来,突破束身的枷锁,活出更精彩的生活。
这两年的动荡大家都有感觉,自由之巅也努力挣扎在生存的边缘。我们对登山有很多情感,但当你把热爱变成一种生意,永远存在矛盾,这是一种痛苦的平衡。 但话说回来,重复那句: 做我们想做的,而不是容易的。 这也是我认为的,攀登精神所在。
希望整个行业,每个探险公司、俱乐部都能在大环境的冲击下顶住压力、向上发展。希望广大登山爱好者,都能安全快乐的攀登,突破自我、实现了不起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