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利:我和小海在6800的石头上坐了一晚(2018年贡嘎报告)

[复制链接]
查看: 2024   回复: 2
2022-3-23 15:06: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成功往往能让我们忽略很多潜在的问题,而失败则会放大我们的错误。
——李宗利

7135ae86f3e4819b706f6958e46c4c92.png
贡嘎北壁

201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产生了想要去攀登贡嘎的想法,(这个在2016年的贡嘎登山报告里进行了阐述)。在这四年里,我无时不以这个作为目标来鞭策自己,有一个山要攀登,有一个心愿未了,需要不断的节制自己,需要不断的控制自己的疏懒。

在2016的尝试失败以后,我花了一些时间来调整自己,这种调整主要是心理和团队上的,我们需要去重新梳理我们的情绪,并做好准备出发。我们花了一年的时间来调整我们的心理,并总结我们的失败教训,并寻找到解决的办法,我们努力去寻找失败的答案。并做好再次面对类似困难的准备。

为了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2017年专门又去了贡嘎旁边的中山峰,而这两个山的海拔和位置都相当的接近。为了很好的处理我们面对的问题我们需要十足的把握。

所以2016年的失败对我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我们从中学习到很多,让我们更了解贡嘎山的伟大,我们更清楚我们的不足。这样我们有机会和时间去弥补我们的不足和错误。

d73d46b899c10e16e4f381644f1c401d.jpeg
2016年攀登贡嘎线路图



准备:攀登攻略及训练计划
在经过2017年的调整和准备我们制定了2018年详细的贡嘎山攀登策略。

一、制定适合贡嘎山攀登的策略,这个策略不同于其他山峰,因为贡嘎山的天气周期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有别于其他山峰,气候的多变性是它的特点。根据我们对贡嘎山的了解,我们严格的制定了攀登策略,并从头到尾的严格执行着。

二、我们制定了针对贡嘎山完全不同的训练计划,这个训练周期是半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力量练习,第二阶段是耐力练习,第三个阶段是高海拔能力。每一个阶段都为期两个月。并且每一个阶段的结束我们都有一个身体指标作为是否完成训练任务和要求作为考核标准,再进入下一个阶段。

三、针对我们2016年的失败原因,我们需要寻找到解决贡嘎山大风及低温的处理方法。

四、根据我们制定的训练计划,和实际攀登中的自我认知,我们清晰了解我们自己的身体状况,我们严格的监控我们的身体指标,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的行动能力最佳,什么时候开始衰减等等。

五、当我们开始攀登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体重的控制和掌握,来了解我们不同时间周期里的攀登能力。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我们需要摄入,需要大量的摄入来保持身体的攀登能力,我们水和食物的摄入尽可能的来满足我们的身体需求。我们的身体在什么条件下会衰竭。

六、而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我们控制自己的欲望,我们控制应酬,酒精的摄入,香烟的吸入控制等。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身体达到最佳的状态中。

七、经过几个月的训练以后我发现我的身体已经回到了当运动员时候的状态,身体充满活力,而我们的经验和思想及年龄都是最好的阶段。

19001cc286923ea5a880231bebeefc83.jpeg a73de8ead401a9bdb6082cf33933acb2.jpeg
日复一日的训练,每周提升训练强度

在训练进行到最后的一个阶段的最后一次高海拔训练中,我们决定在雀儿山顶峰下面的平台适应高海拔,在那里我们由于之前就有一个攀登活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点点的便利。
活动结束以后我和小海没有下撤,我们背负自己的行李来到顶峰下面进行适应,我们本来计划住两个晚上,但是由于我们在第一个晚上的适应中发现我们的高海拔适应性很差,所以我们决定增加适应时间,很多山友在十一假期的尾声阶段应该也有看到我们在雀儿山顶峰下面的帐篷。当我们住到第二天的时候我们的身体完全适应了6000米海拔的高度,我们除了高原缺氧带来的相对行动缓慢以外,没有其他任何不适

8702bf62e5513c8100dec1fbf9012404.png
当地背夫帮助我们运输物资



攀登:进军贡嘎
出发前我们检查了我们所有的装备,并对我们携带的装备进行了选择,主要包括我们所选择不同品牌装备之间的重量差异,几乎做到了所有装备都进行了最优的选择和比较,哪怕每一个锁。我们经过称量我们的装备发现凯乐石的新锁比petzl的要轻,而我之前用的BD和petzl的都要重于凯乐石的新品安全带。当然凯乐石的新头盔也是最优的选择。
5f3cfb979bad0e5784620c8184fede35.jpeg 6c5675431e8c5fea35e2b3b301350eef.jpeg
出发之前检查装备,使用手提秤选择轻量化的装备

所以我们进行了调整,但是稍微的遗憾是这批产品到我手里的时间比较晚是我们出发前几天,没有时间对产品进行熟悉和了解并试用。这也是我比较担心的。而我为了追求更轻量化和极致选择了一条最新mount的睡袋,在最后的攀登中确实也出现了我意想不到的困难。并带给了我比较大的麻烦。我不知道是我对产品的不了解,还是没有很好的阅读说明书(当然我英文的阅读能力等于零)。

a5373d0aa62c26fd2d13d9e54251e093.jpeg 1b6c9316aa365f7f672b9a5d4ea6cc7d.jpeg
凯乐石赞助的装备

我们查阅了能查阅到的天气预报。
我们得知如果我们12号出发,严格按照我们之前制定的攀登策略及时间进程我们C3和登顶都相对平时风会小一点。但是我们都知道天气预报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太可能完全依赖。并且在查阅周边的天气时我们没有发现很好的天气周期。但是所有的事情已经准备就绪,我们不知道山上和周边地区天气的差异是什么样的。
所以我们决定10月12号从成都出发来到燕子沟口,并在新兴乡办理相关手续。
当然前面也提到了出发前我们制定了详细的人员安排和攀登策略,并按照我们对天气的预判制定相应的攀登计划和周期。

我们的团队构成有:李宗利、小海、会是最后的攀登者。而阿楚和史伟将会在C1进行接应,他们的任务是帮助我们进行运输并且在我们下撤的时候接应我们。他们停留的营地在4200米的前进营地。随时可以和大本营的华枫和小树林进行沟通联络,他们两所在的大本营不能直接和我们进行沟通,因为对讲机的信号被阻隔了,他们在大本营随时待命。
通过阿楚和史伟了解我们山上的信息作出反应,当然也随时可以根据我们攀登的需求进行应对。他们都是强健的攀登者,经过一年的攀登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并能很好的帮助我们线路以下的运输。

a59104788eb60cd5414ec857d200ab5a.png 2ab2c94f72910293a4a61883c6ac1e8b.png
桥被冲毁,当地朋友帮忙搭桥

搭桥过河
当地朋友告知我们桥被冲毁,可能一天到不了大本营,需要两天,我们只能要求大家尽量往上走。

10月13号从新兴乡2700的海拔到达3600米过桥的河边。露营一天。当地朋友准备好了搭桥的木材和相关物件,但是由于大家都很疲惫所以并没有完全搭建好。
由于我们追求极致的轻量化,所以我们只带了一定高海拔帐篷,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帐篷在低海拔地区是鸡肋,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所以整晚的降雨,让我们的睡袋非常的湿,就差点拎出水来了。

2f3ba0ac8f37e6678c70ed3c721a39d0.png
冰川和大本营的交汇处建立了营地


抵达大本营
14号相约九点起来以后出发,当我们来到河边的时候桥已经建好了,我们很快就到达了3700米的海子氹大本营(到达大本营的时间大概上午11点),我试图通过沟通希望能把大本营往前移,但是由于雪厚影响当地朋友的安全,最终我们决定由我们自己运输把营地前移。
但是大本营也需要留守两个接应队员。我们自己整理装备,留了一些不必要的东西后所有人员进行营地前移,就完全跨越了大本营,在冰川和大本营的交汇处建立了营地,营地海拔4050。

b725093a2592afdb3760f925dfb07ca1.png
前往C1,每一脚下去都是齐大腿根的雪


10月15、运送物资,前往C1
早上8点半我们从营地出发希望跨越冰川到达我们的线路根部,也就是C1的位置(5050),由于线路长海拔提升大,阿楚和史伟帮我和小海运输大部分的物资。

下午五点的时候我们仍然没有看到我们的营地,送担心阿楚和史伟会在下撤途中遇到一定的风险,所以我们决定让他们下撤,后面的运输由我和小海自己处理解决。而大雾让我们完全不能清除我们的位置和线路,我们只能跟着冰川的边缘行进。

下午的七点才到达C1,由于天色已经黑了,还有大雾, 我们也很疲惫,还分不清楚我们的位置是否是我们之前的C1位置。我们就只能凭我们的感觉和认知选择我们的营地。但是后来的事实证明我们的选择并没有问题,和之前的营地也相差不远,基本在同一个位置。

由于我的睡袋和一些基本保暖服装,在海拔较低的时候已经被打湿,到现在没有时间晒干,所以我比较担心C1以上进入真正的攀登以后我会面对尴尬的情况,因为潮湿的羽绒产品不具备保暖性,如果我背了一个1.5公斤的睡袋上山,而没有任何作用,这对我来说是非常严重的问题,而我知道睡袋不保暖将会给我带来很大的麻烦,这一直是我担心的问题。

a74dc396fe9145f06eb1fb9a18b5a0f8.png
到达C1,天已经完全黑了
be30f8bbe4ffafab31781a187ce37c6d.png
C1往C2的攀爬


10月16日、开始攀登:C1—C2
早上我们4点半起床,我们对线路都非常的了解,也知道这一天的攀登,是攀登贡嘎中最轻松的一天。我们希望在今天以后能进入状态,让后面的攀登更流畅,所以今天不急,不需要出发那么早,时间足够。
如果今天的攀登都处于疲劳或者困难的情况下,那么后面的攀登可能就不用考虑了,我们就打道回府了。
6点钟才离开营地,我们清楚的知道我们起床和出门的效率都有一些低,烧水和准备物资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有点慵懒,还没有完全进入攀登模式。
意外的是我们在中午的11点半就到达了C2营地,全程采用移动保护的方式进行攀登,我感觉我们的状态和山的状态都很好,我们脚踢三次就能完全踢进雪里,雪的状况也很好非常的稳定。
整条800米的线路只在比较陡峭的两端设置了两个保护点,其余的线路都是共同移动攀登。我们有把握完全不会滑落。我们对自己和搭档都充满了信心。

e9b6b3f0a9e03d0d35b4f9b94646fbd0.png 8f8e9525c3fa9e832c2f038287695fa9.png 694e9f316d41569402e85586042b9a96.png d291ed02af055c01e4b37fb0a16bbdda.jpeg
C1—C2攀爬过程

中午到达C2的好处就是在于我有足够的时间可以晾晒我湿的睡袋和其他服装,5800的阳光很好,没有遮挡,让我的东西很快就干了,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心情很好,暴露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由于之前的准备和适应,我们没有任何高原的感觉,我们吃得很多,我们吃了面,还有肉,我和小海都是无肉不欢的人,所以我们还吃了500克重的整个烤火腿,到了这样的海拔我们好像都对饭没有太大兴趣。特别是我们的脱水高山米饭。我也知道在这样的海拔好像吃什么都会差一点味道。

6e536f32b0c6febe4931b0dac039a99a.png
营地和2016年有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里是一个坑状的位置,我们比较安心不会有被大风刮走的风险,但是同样还得非常牢固的固定帐篷。贡嘎山已经给过我们足够多的教训,我们不可以有一点疏忽,只要有一点疏忽和错误我们可能就没有机会了,所以不管多好的情况我们都要做好最坏的应对方案。


10月17日、C2—C3:60°到75°的雪坡,由小海全程领攀
早上我们4点起床5点40出发,下午的5点左右到达6700的C3,用时11个半小时。
2016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一天是最累的一天,海拔上升900米,我们知道这一天比较辛苦,大雪坡的攀登我们知道很是漫长。从我们之前的观察,我们认为后面的路都比较轻松和容易了。
在我的记忆里,只是记得有一个位置,大概150米的长度有可能能积雪造成雪崩的可能,所以我努力的去找那个位置和寻找我预设的答案。
由于坡度在60到75度之间的雪坡,这一整天都是由小海领攀,这都在他的控制内,而线路的单一性也就相对比较容易掌握。经过一整天的攀登我们还是有一些轻微的疲劳,但是还好,并没有之前想象的那么累。

6d9495e04f178b7d4e7b8793cef23f8a.png
全程60°到75°的雪坡,滑坠下去便是一千多米的高差

由于冰川的变化我们印象中的C3已经完全不存在了,没有平坦的平台可以让我们向2016年那样轻松的搭建帐篷,只有50度不断起伏的雪坡,会有很多积雪堆积的鼓包。而2016年被吹走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需要非常的谨慎。
而我印象中的平台后面的大石头也没有了,所以营地选择事我们面对的第一困难,在往上一百米的地方可能有很好的平台,但是我们可能没有体能再继续攀登一百米了,而时间也已经比较晚了,如果我们继续攀登一百米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或者更多时间,那时候天已经黑了,我们的体能消耗也很大,如果这样我们不敢确定我们明天还能很早的起来登顶。所以我们选择在这里停下来,但是我们找不到一块平整的地方。
我们只能挖,挖到足够深,也足够平。我们靠近山脊大石头的地方挖,这样我们可以有遮挡,我们大概挖了一米多,能够让我们两个平稳的睡觉就用我们的冰镐和冰锥固定我们的帐篷,我们之前的经验告诉我们大风差一点就把我们吹落了悬崖,而这一次没有移动的空间,只要我们的帐篷一旦被吹动,我们就会直接滚落一千米的悬崖,所以 我们不可以有一点疏漏,一定要确保万全,所以我们用了四个镐,还有我们身上的冰锥进行固定,我们一定要确保万无一失。

6dc6ad4e61c48c9f2f35134a476ed873.png
使用冰镐冰锥四面固定好帐篷的C3营地

我们计划在明天的3点半起床5点前出发,因为我们不知道后面的路怎么样,我们只知道6700到7550米还有850,而这850米我们一半以上是要在7000米以上海拔攀登的。但是我们通过了观察我们觉得后面的路相对比较缓,我们有把握。

5bb73d4a5cd8dfc70a278332d62b4926.png
贡嘎巨大的背影和主峰形成了鼎力之势

a91f699673ae48ce16b6e261fbfa06bf.png
我们陶醉在贡嘎周边的山峰与云海,美景尽收眼底

10月18日、冲顶:大风、大雪、大雾
18号早上起来我吃了一个蛋糕,喝了一点水准备出发,好的方面是我们的包现在很轻,没有什么多余的东西。我们发现我们现在能很好的体会我们以往的很多客户的困难,我们作为教练和领队存在的时候我们很轻松很舒服,我们抱怨我们的客户效率低下,我们现在能深刻的体会到在这样的环境下,这对我们很多人来讲已经是一种突破了。
实际的商业攀登中我们几乎所有的客户和朋友都突破了自己,这种突破并不比我完成贡嘎的攀登逊色,为此我们不应该有抱怨,每一个攀登对我们参与者都是一种挑战。
我们穿鞋可能用了二十分钟,我们的呼吸开始相对急促,我们的食欲也在降低,我们的行动能力降低了很多。
虽然吃了一些东西,但是并不能完全的弥补我们的体能消耗带来的损失。在6700米的海拔上我们吃什么都会觉得难吃,但是我们需要补充,不然我的体能会消耗过快,没有能力去进行恢复并完成攀登。
我们于早上五点离开帐篷,为了防止帐篷被吹走的悲剧重演,我们用雪把它压住。离开营地往上攀登,已经明显感觉走一段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缓过来了,我们切到东北山脊顺山脊往上攀登。上午的时光还可以,比较令人愉快,大概八点左右的时候风和雪都会停止一段时间,但是真的是一段时间。然后在12点左右的时候又停止了一段时间,那段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却非常的令人愉悦。
我们甚至在早上阳光照射的时候,看到了贡嘎山巨大的金字塔背影和他的主体山尖之间形成了双塔的呼应。

8080dc6353441880357405dc765f8f25.png
有那么一段时间天气是稳定的,贡嘎是平和的,让人接近的。
0653043ddc054c3420f2f294c10d7629.png
但那也就只有短短的一段时间,贡嘎还是展现了它的脾气与性格。


我们努力的往上攀登
在下午一点以后我们处于疲劳状态,天气也变得很不稳定,大风夹杂着雪粒往任何有缝隙的地方钻,由于手套的外沿没有拉得特别紧,我感觉到了风雪的寒意。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下午2点左右的时候我们意志开始动摇,我们不知道还有多远,我们的能见度不足50米,已经很疲惫了,但是我们俩开始利用喝水的空隙时间商量,我们更明确了登顶的坚定意志,虽然时间有一点晚,但是我们绝不动摇,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和这几年以来的准备都是为这个。所以我们重新去明确目标,开始继续攀爬。
爬了一会儿明显感受到山体开始慢慢变窄,并且从合,就像是三角。这说明我们已经快接近我们的顶峰了。但同时我们也明显感觉到我们的行动能力在降低,我们的体能在消耗,我们有时候需要停下来调整我们的呼吸。
当我们下午四点过的时候偶尔能看到我们左侧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雪沿的时候,我们知道顶峰已经近在咫尺了。

42e2087ff55f0a37bb25a7bcb6ec8cd9.png
不平缓的坡度,喝水也需要刨个台阶

83c3d2e374acfd1eff1959fe3c0735fa.png 545a0986b0e1111dfd9439e0e7a39a2a.png
能见度越来越低,从50米降到20米

4542461007fa012def282033b964c188.png
线路上还是不能清晰的看到顶峰的位置和情况,我们只能唛头攀登,四点四十五左右我发现我面前的坡没有了,地面开始平坦,前面不足十米的地方有一个巨大的雪沿,并且没有更高点了,我精疲力尽的走过去坐了下来,已经完全没力气回答小海和我说的话了,我看到除了我坐的地方以外还有其他两个十来米高的尖,这样就形成了三个尖鼎力的一个地形。

于是我知道,我们登顶了!!!

d1c7adf64f0e6a54d5b3270674a960b3.png
合照是这样的

4e2eae16314de66c3bdd099d54023d06.png caa88678a6a0228833b83b2e888ebb12.png cdcd2d66a8f1c08d55d4783ae9a1f3e4.png ded116e4c42724acf0ec97d7defc8ac2.png
旗帜是拿不稳的,带水的东西也都是会结冰的,包括你呼吸的水汽

我告诉小海,你需要把我们四周的情况录下来,否则没有人能看清我们登顶没有,我们也不能证明我们站的位置是7556的海拔。

我比较担忧这个,因为能见度实在太低了。我们实在很难看到很远。我拿出凯乐石和我们自由之巅的旗帜照相,风很大,旗帜很容易就被吹走,必须小心翼翼。我照完两个旗子就准备给小海照相,小海有两个旗子,但当他拿着一个照相的时候,另一个被吹走了。我试图拿出我的手机定位我的海拔,但是我尝试了很久失败了,气温太冷了我的手机很快关机了,我没有其他方法可以用了,除了录像环拍,因为照相也一样的十米外的景色不能看到。

84d8f291ed46a509bf56c80716391e77.png
登顶线路图


下撤:摸黑前行
照完相我们开始下撤。我们知道7点会天黑,我们知道我们天黑前不太可能回到营地。但是很庆幸的是我们的线路没有特别复杂,我们知道我们下去是时间问题,我们有信心。

我们必须尽可能快的下撤,但是我们已经很累,每走几步需要停下来休息调整自己的呼吸,天色慢慢黑了,我们只能摸黑下降。我们是顺着山脊旁边的一个面上来的,在不知道下降了多远,小海在前面翻越了一个山脊,我不理解这个情况,我试图证明他的选择是对的,因为我意识里那一定是一个错误。但是我并没有下结论,我一定要证明,我打开手机试图从GPS上找到我们的位置,幸运的是手机能开机了。

我们又下了很多段,大多数时候都是倒攀,当我们下到一个比较宽大的面的时候,我努力去找到我们左侧的山脊,我发现很远,那个雪坡不是我印象中的坡度,所以我们决定翻过山脊的雪沿切回到左侧。
我们翻过左侧的山脊,沿山脊往下撤。当我看到山脊上的石头的时候我心理的石头落了地,虽然我不知道那个石头的形状和大小,但是我知道那是我需要的。

小海开始产生怀疑,我告诉他后面会遇到什么,他比较急切的在前面倒攀着,他希望尽量快的回到营地。这个时候可以感受到他的心理出现了波动,他有一些恐慌,对我的选择没有那么强的信心,但是他自己也没有把握,而这个时候我们没有力气和精力去做什么。我们能做的就是信任,就算是错误,我们也需要去证明它。

我们都很累了

眼睛短暂失明
我每走三到五步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十分钟,因为我的呼吸已经跟不上了。我腿也开始发软,力量已经不济,体能已经虚弱。这个时候我们拿出东西来吃喝,希望能补回一些消耗,我们能吃喝的已经不多。
不知道过了多久可能到了晚上的一点左右,我们见到了我们营地上方的平台,我们以为下面就是我们的营地,当我跨下一个雪坡并没有看到我们的帐篷,这时候小海让我跟他走,他绕过前面的山脊到了下方的一个地方,我不知道目的是什么,但是我知道我不行了,我没有能力找到我们的帐篷了。

风带着雪粒刮在我的身上,脸上,我的眼睛里。我失明了,我什么都看不到,眼睛里是白色的一片世界,我告诉小海我知道我们上方的石头有两个可以容下我们的位置,那里是避风的,我们需要在哪里度过这个黑夜,明天早上天亮了我们起来找我们的营地帐篷。
我已经完全丧失了我的能力,我眼睛看不见了,我每走三步需要休息十分钟,我的体能极度的消耗,我们不能这样花时间和体力去寻找我们的营地,特别是晚上,

之前在白海子的攀登中我们就已经有经验了,那样会无谓的消耗我们很多体能,而且还不一定能找到,而在这样的海拔热量的流失和体能的透支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而我也清晰的知道在6800的海拔我们通过休息是能够恢复一定体能的,这个对我来讲很重要。
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失明,我比较担忧,担忧的不是我害怕以后再也看不到东西,我担忧的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失明,我完全不知道,我相信在晚上12点以后失明一定不是因为雪盲,哪怕是晚上我们也需要戴着眼镜攀登,主要是为了防止大风对我们的眼睛造成直接伤害,所以我确定不会是雪盲。但是我不能解释,对我不理解和不能解释的事情我总是比较害怕,我也担心我如果眼睛不能恢复将会是非常严重的问题。但是只要小海能看见,我还是有信心能回来。但是现在的情况下我们能做的最好选择就是修整,让我的行动能力恢复,我不知道这个决策是不是最优的,但是这是我第一时间的反应。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担心的是我们自身情绪的波动,在之前的时间里我已经感受到小海情绪的波动。而恐惧和情绪波动才会带给我们致命的伤害和危险。我了解作为一个攀登者处于危险之中失去信心,并让恐惧蔓延的时候,我们就很难回来了。这个比登山本身更危险,比环境给我们带来的风险还要可怕。在这个时候我们最需要的就是稳定我们的情绪。

7fac02438cc70aa5f402dea98e3a7072.png


我们在6800米的大石头上坐了一晚
小海很快就找到了我说的那个地方,我跟着绳子上去,我知道他找到的并不是我说的位置,虽然我认为我说的地方更好,但是我感觉小海也没有能力继续寻找了,虽然就在附近,但是不管怎么样这里也不错,能避风,还能坐下来,我看不到,但是我能知道我能坐下来,小海的位置怎么样我不知道。

当我们坐在石头边的冰沿上的时候我身体开始颤抖,不知道是寒冷造成的,还是我们的极度的体能消耗造成的。我只能坐在那里用我的头盔靠在石头上休息。
我听到身边不断有人告诉我,我的衣服并没有很整齐的保暖我的身体,我应该去调整,由于安全带的受力,我里面的衣服都缩成了一堆,这不利于我的保暖,但是我已经没有力气去调整这个,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要躺下去,只要不躺下去衣服虽然有收缩但是还是足够可以保护我的腰部的温度。但是如果我躺下去,我里面的衣服就会被拉到腰部以上。这样风就直接通过最外层的羽绒服吹到我的身体,我就会很快的流失热量。由于大风对雪的作用,行成的一个雪槽只能放下我一只脚,所以我需要把两个脚重合在一起,我用我的背包放在上面可以挡风。本来我可以把背包放到下面来隔开我和冰雪的接触,但是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没这么做,可能担心我在包上面会滑动,另一个方面我可能意识已经没有那么清晰了。

虽然我知道这个石头的另一边应该有更舒服的一个地方和位置可以供我们选择,但是我已经没有力气去找了,而小海也已经没有这个精力和体能了,所以我们这里位置虽然不是很好,但是总算可以坐下来,而且可以挡住大部分的风,这个是我们需要的。

我一晚上身体在不定的颤抖,我腿已经不听使唤了,只能通过身体的抖动和颤抖来产生热量,我身边不断有人告诉我要控制好自己的身体,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都认为我后面始终有一个人,他不断的在告诫我一些事情。我本来拿出来的羽绒手套不知道什么原因滑落了,我的另一双手套已经湿掉了。我把手放到我的背包里,这样风就会影响小很多。我感觉我的胸腔收到了挤压,所以我希望生伸懒腰可以缓解我胸骨的压迫感。

我手套的丢失对我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这样有可能造成手的冻伤,因为就算我们我们在C3营地呆一天,也不一定能确保我们可以把湿的东西晒干,事实也是这样。而我们一定要尽快的下去,我们呆得时间越久,我们就承担更大的风险。我偶尔想躺下来让自己舒展一下,就会发现我睡到了一个冰爪上面。我告诉小海让我躺一下,但是没有反他好像也不能移动他的腿,所以我最大限度只是能伸个懒腰之类的让自己舒服一点。

不知道这样过了多久,我稍微感受到了天亮的节奏,我就开始叫小海,我看不到他,他在我身后,我没办法转身。我说你看能不能找到我们的营地,他应该就在我们右侧不远的地方,这个时候他离开了,去了多久我不知道,我的意识有一点模糊,我意识还不是很清晰,这个时候我感受到了孤独,我眼睛还是看不到。我取下眼镜只能依稀看到一些大的地形特征。

我还是什么都看不到,我为此担忧,但是我不知道是什么引起的,当我不能做出任何行为的时候我开始感到孤独,好像全世界只有我一个人。我努力不让孤独和恐惧吞噬我,我知道一旦我感受到了恐惧就很危险了,比失明还要危险。我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

没过多久小海回来了,他这么快找到营地有点超出我的预期。我告诉他我还是看不到,你得带着我,就这样我跟在他后面,离开休息点不远我们发现了我的手套,这让我很愉快,我没有丢东西的习惯,我也很在意我不经意间的这种行为和结果,虽然这样这种事情还是发生了。没一会儿我们就回到了帐篷,可能二十分钟左右。我们烧了水,吃了一点东西就开始睡觉,从早上就开始睡,阳光照在帐篷里很温暖,帐篷里也没有风,我们很幸福的休息着,一整天没有和下面联系,我们太疲惫了,我们完全专注在我们的攀登上,完全忽略了这些事情,也没很好的条件让我们舒服的去做这些攀登以外的事情。后来我们通过对讲机告诉下面我们的情况,我们准备第二天从C3直接能回到C1.但是实际我们太高估我们的能力。

3c5ae443db238f0fc471daad93218f88.png

10月20日、继续下撤
通过一整天加晚上的修整我们20号开始从C3下撤,从早上的八点开始下撤,我们第一段花了一个半小时都不能完成一个冰洞的设置,由于不停的有雪留下来堵住了洞口,再加上冰特别坚硬,我们都没有力气把冰锥打进冰里,所以我们实在失去耐性,我们准备丢掉我们的冰锥,我们在那样的环境里实在没有能力完成一个冰洞的设置,不管我们的冰锥是不是能够丢到足够让我们安全的回到地面,但是这个时候我们决定在开始下降的第一个保护点就丢掉我们的五个冰锥之一,我们不知道这样的情况什么时候能改善。
下完第二段我开始肚子疼,想上厕所,我很少出现这种状况。我努力控制着,因为实在没有地方让我能蹲下来处理。我们尽量找岩石的地方下降,因为我们真的很难才可以把冰锥打进去,打个冰锥可能最快都需要十几分钟,我们带的都是凯乐石的新冰锥,这款冰锥入冰很好。但是我们确实没有力气打进去。

大概到离C2还有三个绳距的位置有一条非常大的裂缝,这个裂缝足够让我可以蹲下去解决大小便的问题,而我脱下背包方到我的旁边,我感觉那个位置非常稳定,包也放得很平,但是当我起身的时候背包滑了下去,小海下来以后问我,老师你故意把包扔下去的吗?因为下面一百多米是是中山峰和贡嘎的垭口非常的平缓,所以包滑到平缓的地方就停了下来,我们下去就可以捡回来,但是我确实没有这个意图。

我们不记得下了多少段,到了下午的五点我们才来到C2的营地。再两个小时就天黑了,我们清楚这一点,虽然阳光照在我们身上还比较的温暖,但是我们知道天黑以后的痛苦,我们也知道C2的营地是非常理想的。我们商量以后决定在C2呆一晚。

5355e77353756b56cb4a37ac3a126743.png
下山以后不管多累,心情都是愉悦的,我们再不必担心什么了


10月21日、回到冰川根部
21早上商量好我们同伴会到C1的5050来接应我们,我们下降的效率比想象中的慢了很多,由于积雪厚,和体能消耗。当我们下午的三点左右回到地面的时候,两个等待我们的伙伴从阴影中走出来,让我们见到了亲人一样的亲切,我们缓慢的下撤到前进营地的时候已经天黑。

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已经回到了地面,我们度过了具有风险的路段。我们完全可以安心了,大本营接引的兄弟帮我们把多余的物资连夜运回大本营,并联系当地朋友明天接我们回城。
22号回到新兴乡,完成整个活动,开始喝酒吃肉。估计体重61公斤,因为在两天后回城以后的体重是62,自然的体重消耗,对持续攀登能力的影响是需要我思考的。

7d4399d3e83242379c9ed285dd59a582.png
下山后的我们


线路信息
北壁转东北山脊,线路高差2500米,两个营地,每天的海拔提升800到1000米。雪坡的坡度65—75度之间。岩石很少。技术装备,7.8的双绳一条,5的辅绳100米,冰锥5个,单锁10个,扁带7条,帐篷一顶,反应堆一个,备用炉头一个,备用眼镜一副。其他个人装备不记。

我们把这条线路取名为“无畏”。三个层面的意思:
一、这是登山的一种精神,登山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但是从登山运动的产生到现在以来总有人离开,但是永远也有人追随,我们正是因为一种无畏的精神才能够走到今天,经过2016年的大风,差点让我们掉落千米深渊,但是我们重振旗鼓,决不放弃,无畏艰险,正是这种精神才让我们完成了攀登。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精神登山运动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也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我们才能突破。

二、这次攀登的团队6个人除了我个人以外,都是自由之巅的新生力量,我们大部分都是90后,可谓年轻无畏的一代,我也希望他们能保持这种年轻无畏的精神,经过这样洗礼,能创造新的辉煌。

三、登山的这种精神、认知、理解,通过自由之巅这个团队让这样一群年轻无畏的人传递给更多的攀登爱好者,我们希望我们的经验,技能,和感悟能帮助更多人在攀登的道路上,正确的选定自己攀登目标,攀登方向,并运用合适的攀登方法技能去安全愉悦的进行攀登,我们希望永远保持这种无畏的精神,也通过这群年轻无畏的人我们能让广大的攀登爱好者真正的理解攀登的精髓和核心,而不是简单的一趟旅行或者观光。让更多的爱好者懂得攀登本身就是一笔精神财富,这个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比景色和顶峰更值得思考和回忆。

7e78af1824884301d71016ca1e9fa9af.jpeg
谷歌地球线路图


总结
十二年的职业生涯,十年的向导工作,数十个以上未登峰或者新线路的攀登造就了今天的我,回想2006年经川登协的推荐进入中登协CMDI的培养,这些年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各登协的帮助和支持,作为今年四个贡嘎队伍唯一的许可获得者我们也感谢各方领导的信任,并深刻感受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和寄望。     

对于登山我们有自己的认识,从前期的准备上我们可以分为身体的准备,装备的准备,和心理的准备。而心理的准备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但是在确定目标以后我们需要克服恐惧,接受吃苦,接受贡嘎山带给我们的一切可能带来的困难处境。所以就心理需要阐述的可能没有那么的明显,这个是日积月累的结果,但是身体和装备的准备我们可以清晰的告诉大家。

身体的准备我们分为三个阶段的训练,第一个阶段力量训练,第二个阶段耐力训练,第三个阶段高海拔能力。

四年前目标的确定,三年的准备,大半年的系统训练,这是我们为此做的攀登前训练计划,这大半年的训练我的力量达到身体重量的150%的强度,在力量训练的中期我体重63公斤的情况下,完成90公斤8次3组以上的深蹲训练,耐力练习中寻找到可持续保持运动的水平和速度。在十公里的耐力训练中的配速在4分40秒到5分钟之间。并且在整个训练的中后期,我对自己的体重进行了严格的监控,并且去了解自己在不同体重情况下的运动能力,和持续的耐力。

这让我知道我身体的最佳状态是65公斤的时候,当我的体重低于63公斤,我的力量和耐力都会持续下降,这个时候我需要补充才可以保持消耗的平衡,否则我们能量就会持续的枯竭。而到了62公斤的情况下我的储备已经消耗基本殆尽,可能就算是停止下来,也需要三天左右的时间才能够恢复到正常状态,这个时候对事物的需求和摄入需要增加30%的需求。而当我的体重达到67的时候, 我会有一定的结余,这样的结余可以让我可持续攀登能力增加一天左右。

所以就贡嘎出发的时候我的体重在标准的67.我认为这个储备是足够的。但是事实证明我需要再增加两公斤会更利于贡嘎的攀登。而在贡嘎之前,我不认为我具备同时或者同一个周期攀登两个以上的山峰,但是这里总结,雀儿山的三天适应是完全有必要的,并且适应好了以后回城的修养补给可以很好的弥补山里的消耗。而出发前我们对所有装备的比较和称重也很好的让我们的装备更精确的轻量化,这也让我们在攀登中能最大限度的提高我们装备的利用率。而关于身体的体重和海拔,运动能力,还有摄入之间的平衡我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经验才能更清晰更了解,当然这方面我也不是专业的运动营养学研究者。所以所有这些信息都只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在第三个阶段的训练中,我们根据实际的情况我们选择了七月我们先从日果冷觉开始,我们先攀登了日果冷觉的5205,八月整月都在阿尼玛卿,九月我们去了博格达,博格达回来休息了十天以后我们选择了雀儿山作为我们贡嘎前的最后适应,这样选择的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在这些山都有商业活动,另一个原因也考虑到了海拔和线路情况。
由于在这个训练计划出来以后七月之前的半年时间里我个人都没有高海拔攀登,那个阶段是为了很好的提高我的力量和耐力,而在这半年的训练结束以后进入训练的第三个阶段的时候,我也需要尽量的让我的身体去适应攀登的状态,这样的适应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日果冷觉是我所熟悉的,日果冷觉的攀登包括了岩石,冰坡,雪坡,这也是我们在训练中考虑到攀登的全面性的一个因素,而日果冷觉的冰雪坡的坡度和贡嘎的坡度还很相近,作为第三个阶段的初期训练对我而言,不太适合太大难度和太高海拔的攀登,在阿尼玛卿的二十天里连续两次的攀登让我们的高海拔能力有所适应及恢复,并且那时候开始我们就带入了和贡嘎负重要重得多的背负能力练习。博格达的攀登线路上,营地设置和线路特点基本和贡嘎是相似的,只是缩小了一个尺寸。而贡嘎出发前的最后一次高海拔适应训练我们定在了雀儿山,我带完雀儿山的商业活动以后,我和小海单独背上帐篷在雀儿山传统线路顶峰下面的平台呆了三天,而那里的海拔应该在6千米以上。这能也让我们很好的适应六千米到七千米这个海拔范围的攀登,当我们在七千米以上有一定的高反也是正常的,但是也能保证我们能完成攀登。实际上我们的攀登也确实是这样我们在贡嘎6700米的C3没有任何高反和适应性问题。



装备的准备

在攀登前我们计算和比较了凯乐石和其他几个国际大牌之间的重量情况,我们很大一部份产品进行了筛选,这里并不做全方面的介绍,只是对几个突出产品进行了分析及运用。这里值得高兴的是,国内登山经过数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我们自己的特点,我们的一些户外品牌相较于国际品牌已经没有差距了。

在贡嘎完攀以后的思考中我对这次攀登感到满意的是我们策略的运用,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制定快速攀登的策略。在所有贡嘎的攀登史上都是大周期的攀登为主,只有极少部分会以小团队的快速攀登。而我们这次从大本营开始每天差不多900米左右的攀登效率也很好的诠释了快速轻装的这个理念。从营地出发第四天登顶,完成海拔高差3550米的线路,不得不说也是一个突破。多年以来我努力去把这种快速轻便的理念发挥到极致。我不知道我是不是还有能力做到更好,但是就以往的经历来看这一次一定是我现阶段的一个极致。我们综合的评估和计算了我自身的身体条件,训练水平,耐氧能力,和外部负重等等的因素,并结合了攀登周期,和攀登海拔进行综合考量而做出了我认为的最优的状态。

当然就2016年的尝试我所说的平衡也在一直寻找。这一次攀登到了7000以上的摄入和消耗的平衡就处于失衡状态。而我们食品的选择和给我们带来相应的热量和需求上也是失衡的。当然我相信我们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成功往往会让我们忽略掉很多的漏洞,所以这一次的成功也让我们忽略掉了一些。

这次攀登中我们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第一我在这样的山峰选择了一双并指的羽绒手套这就是其中一个失误,而我在很早以前就制定和养成随身携带炉头的习惯,也在这次攀登中为了追求极致的快速轻装放弃了,这让我们在实际攀登中后悔不已。而我睡袋的选择也是一个败笔。

但是绳子的选择我们却做到了极优,我们选择了一条7.8的双绳和一条5的辅绳这个选择是极优的,而且也没有出现我们之前担心的滑动现象。而我们使用的另一双手套在这样的环境是极好的,凯乐石的分指羊皮手套,这个产品不管是保暖还是使用效果都极佳。

从2008年的CMDI毕业到现在整整十年的时间,这十年里我从没停止过攀登。我每次进行完一次艰苦的攀登都会想很多。但是这一次很平静,什么都没想,我不知道为什么。反而这个我认为很重要的攀登完成以后,我反而归于平静,好像这一切和平时上班一样的没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不同。我不知道这对我是不是好事。
而在以往的攀登中我总结出决定攀登成绩比技术更重要的另一个因素:团队或者是搭档,在这里也得到了很好的验证,当我在眼睛失明的前提下,小海弥补了我的这个状况,按照我们的需求,找到了挡风的位置,并再第二天找到了营地,而在回到C1的时候我们团队的阿楚和史伟已经等在了线路根部扶着站都站不稳的我和小海下撤。而在攀登前C1及C1以下的的运输也全靠团队其余四人完成,这让我们可以把精力完全的放在线路上,而这些行为是当地老乡或者一般爱好者不能实现的。
End



关于登顶的疑虑
    到目前为止可能我们还会有一些爱好者对我们在顶峰并没有清晰的照片和资料公布出来表示疑虑,这里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我们登顶以后我们进行了顶峰的环拍,虽然不足够清晰,但是足以界定我们是否登顶。当然我们后期也会出一部片子来记录它。关于这一点我们团队也清楚的知道我们是否登顶。第二个方面我们相关部门经过了严格的把控和考证,才最终确定了我们的登顶认可并颁发了登顶证书。当然具体详细的信息我们会在以后陆续的分享会里面进行交流,也欢迎我们的爱好者参与面对面的积极交流。
在回想自由攀登这十年,进入这个行业的12里,不得不说有很多事情要想,很多话要说。

71dd061badf91c5762ba337e587d9531.jpeg 376bb31a886af99deff292a075b6d721.jpeg 35b06d2154513a778b78eb98557f1cce.jpeg 5aee4a1c115b0601fcefad083360ba2f.jpeg
此次的官方许可及官方认证登顶证书

f70a535b78adaee284347183432dd8ce.jpeg
震撼且让人害怕的雪崩

回想我这十年的攀登,和我这几年推广的阿式理念,我也会写出来,呈现给大家上,希望大家持续关注和了解。我们也希望通过我们的经验和知识去帮助所有的登山爱好者,我们希望能指引大家找到自己目标,在攀登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安全。





         

2022-10-3 00:43:24   来自手机   显示全部楼层  
英雄!太不容易了!堪称壮举!
李宗利 (楼主)
2022-11-3 11:15:40   显示全部楼层  
李政 发表于 2022-10-3 00:43
英雄!太不容易了!堪称壮举!

壮举这个词语有点大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立即注册

高级模式

手机版|自由之巅登山论坛 ( 蜀ICP备13016140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