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巅&北京高校登山社团 公益培训总结

[复制链接]
查看: 1117   回复: 1
2022-3-23 14:33:04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撰文 | 清华大学山野协会

3.18-19,久未降水的北京迎来了今年第一场春雪。
来自北京各高校登山社团的同学们汇聚在清华,
共同参加了由自由之巅户外运动公司举办的
北京高校登山社团公益培训。
537f9533c0e727a97266946d2063d36d.jpeg

李宗利,首期CMDI学员,登山、攀岩、攀冰教练,成都自由之巅户外运动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中国推广阿尔卑斯式攀登领军者。

培训记录
长发,嗓门大,是李宗利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初见李老师,很难将这样一个人和他的丰富的登山经历联系在一起:
  • 专业摔跤运动员,退役后参加了首届CMDI(中国登山高级人才培训班)。

dde9e995504e174cd779ac5abbdc59e2.png

  • 而后成为职业攀登者,2011年和孙斌搭档完成了四姑娘山幺妹峰南壁转西南山脊新路线“解放之路”。

6f812c4212ed9749e4efbeb8bee18353.png

  • 2012年创办自由之巅户外运动公司,成为国内阿式攀登推广的领军者。

9d49760e3fb01ec258f6bad51e959647.jpeg
李宗利老师在双桥沟给学员培训攀冰技术,图/自由之巅

两天的培训过程中,李老师并没有讲述太多关于他自己的攀登故事;更多地,他将理论阐述和实际操作相结合,从中向我们传递了他关于阿式攀登的理念。

cdce744fc7cb294f5c1a937c32fb86eb.jpeg

周六的室内培训,李老师和大家讨论了一些有关阿式攀登的理念问题:诸如阿式攀登所需的素质和能力,有关风险把控和轻装效率之间的平衡,以及对于“技术至上”的理论的批判。

7ee9d5c7a89322368282a40633a7ad71.jpeg

这些真实甚至是有些原始的感悟,是李老师从他自身十余年的攀登经历中总结提炼出的。也正是这些感悟,促使他创立了自由之巅户外运动公司,逐渐完成从一个职业攀登者到阿式攀登推广领军人物角色的转变。
周六的户外培训主要学习了先锋建站和拆站的相关操作。

8afa40f9d0e55fa09001095ebdb5d5de.jpeg
李老师在讲授3点建站的相关操作。

李老师有着一套他自己的关于风险把控的认识和经过实践检验的行为操作规范,这一套的操作背后有着严谨的理论支撑和反复的实际检验。
他的动作并不是非常快(当然相对于其他人来说还是很快),但是从来都是井井有条,毫不忙乱。每一个操作动作的背后都有着其理论依据或是实践的依据,而这正显示了一个专业攀登者在漫长攀登过程中的积淀。

6f27ecd925857d0f74cef0ab0b4c6605.jpeg
周日讲解结组攀登的相关操作。

周日的户外培训的主要内容为结组多段攀登。虽然培训内容是由同学们提出来的,但实际上,绝大部分同学对于多段攀登并没有概念。李老师从多段攀登的实际运用情境出发,讲授了相关的技术操作。

929ac5996026ea0ed072ce73a4091817.jpeg

通过一下午的实地练习,同学们大多掌握了相关操作。但如同李老师所言,掌握操作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去运用这些技术。掌握技术从来都不是目的,技术是为攀登服务的,攀登才是最主要的目的。

793015690bf3c193321001096cb7b2f9.jpeg

面对着登山经验并不丰富的大学登山队员,李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对攀登的热情。他希望一方面,大家能够在社团中将技术、理念传承下去,另外一方面当这些队员真正成长起来、真正走入社会的时候,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大家能够以正确的登山理念去影响周围的人。

99474c727390d27ce52d36db8ccc370b.jpeg

两天的培训时间转瞬即逝。再次感谢自由之巅给了我们这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感谢李老师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同学们分享、交流,感谢清华大学体育部对于此次活动提供的大力支持,也感谢兄弟社团对于活动的支持。
登山的圈子是一个“江湖”。来日方长,我们江湖中见。

个人总结
王沛:
两天培训,第一天还迎来了北京的初雪。从基本的装备的穿戴到基础操作的讲解和练习,从对阿式攀登误区的纠正到攀登理念、对攀登的思考,李宗利老师给我们很多收获和启发。这两天我感受到了很多东西,一些只有李老师这样十几年坚持攀登的人才能体会到的东西,而我们参加培训的大多数人,都感受到了李老师成熟的攀登理念和对攀登最纯粹的热爱。

0d79153f07bf08c0595db683cf943920.jpeg

攀登没有理由:
“喜欢就去做,不要赋予攀登太多的东西。”李老师这句话很打动我。我短短一年半的户外经历,对攀登一开始就是一种好奇,一种尝试,但后来却对攀登有些迷惑,我为什么要去登山,需要资金、长时间的投入、和父母不断去沟通。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在学业不顺的时候,攀登仿佛成了我证明自己,寻找自信的一种手段。李老师在这几天的方方面面,都让我重新去思考,为什么想去登山。最后发现就和最初意义,就是喜欢就是想去,没有太多高大上的东西。今后的登山,必须摆正这个心态。
训练有素:
从安全带的基本穿戴,不干胶可能对装备的强度造成伤害等各方面的细节,到多段攀爬的各种操作及这样操作的原因,李老师教给我们很多,他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都令人敬佩。登山相对于其他运动,充满着许多未知的因素,一次攀登从前期的筹备、训练到攀登过程中路线的选择、面对恶劣天气的决策等等,只有具有丰富的经验,做好了充分的各方面的准备和训练,才能在登山的前后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并迅速采取有力的措施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做到“全身而退”。

3f2cec9a3b62963041f4c5832c2957b9.jpeg

心态稳定:
登山不只是一项身体上的运动,也是一种心理上的博弈。李老师为我们讲述了他遇到过的两次肺水肿的经历。当队员发生肺水肿时,攀登是否成功与队员的生命安全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抓紧时间迅速下撤是唯一可行的做法。而真正在雪山上,能否冷静下来,迅速做出下撤的决策需要一颗强大的内心,一个稳定的心态。
肺水肿只是攀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之一;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训练有素是一部分,稳定的心态也十分重要。在雪山上,一切瞬息万变,必须有一个稳定的心态。

95744fe3789a943ce49dd5ff2d7687f9.jpeg

豁达的心:
很少有一次攀登会是完美的,攀登总会有一些遗憾。重要的是反思自己存在的问题,尝试在下一次攀登中改进,而不是抱怨队友、后悔。

敬畏自然:
“人从来不能征服什么,最多征服自己”。当我们置身雪原,行进在冰川之上,那种感觉让人激动,更让人感受到自然的伟大。
我想登山更让我意识到自然的神奇,也让我看到了人类的活动在影响着雪线的高度,在影响着太多地区的生态环境。一个喜欢登山的人,应该首先是一个喜欢雪山的人。喜欢雪山,应该去敬畏雪山,应该意识到人类的渺小,感激自然。
两天时间,李老师耐心讲解、指导,北京各高校的同学汇聚在一起交流、学习、探讨,真的是很棒的体验。希望今后还能有这样的交流机会!
(END)

31943e3d22aa0ffcdce07838e475e444.jpeg

张枫雨:
当我真正见到一个之前只能在攀登报告或者推送中见到的攀登者时,我对于登山者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说攀登者之间有何共同的特质颇感疑惑。在两天的培训结束之后,我对于这个问题有了一点答案。
“并不是所有优秀攀登者都是特别纯粹的”,我同意李老师这句话。纯粹这个词对于攀登者来说是一种至高的赞扬,但纯粹也意味着为了心目中的目标,必须放弃很多很多。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心无旁骛、纯粹的攀登,所以纯粹的攀登者尤为可贵。大部分人的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迫使我们为了攀登和为了生活去放弃很多。因此我特别羡慕那些纯粹的攀登者,但同时我也非常赞同李老师这样的攀登者:把攀登当做自己生活很重要的一部分,在这之外做好生活与攀登的平衡,同时还有着一份更高的事业追求。

e9017b9338d9e4675b0fd7f2088bf073.jpeg

可能我们绝大部分人都不能像李老师一般去做自己喜欢的登山,活得相当的潇洒,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始终保留着对于山的热爱和真诚。真正的攀登者,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年龄多大,在山面前都是一样的真诚,一样的满怀热情。身处马上要步入社会的年纪,我想除了技术层面的东西,以上可能是这次短短的培训带给我的更深的一点思考。
(END)

a745bc3e0fd9e803d90a619ae06875ee.jpeg

杨佳然:
非常有幸能够再次与李宗利老师交流,冬季的攀冰培训时,李老师讲述的对攀登的理解就已经在我心底埋下了一棵种子。再次听李老师的分享,我又有了更多的收获。
登山是感悟的过程,登山是修心的过程。登山是精神层面的,而不仅仅是体能上的。我最初接触户外是希望自己能够有充沛的体力,同时欣赏沿途的美景。但现在不断的总结和思考自己在登山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愈发发现登山对人心理的锻炼比体能的锻炼更有意义。

57212ef97bd9e82934568d9137ca821d.jpeg

李老师讲到,登山的过程就是了解自己的能力、极限与风格的过程,对不同的攀登对象制定自己的攀登策略,采用最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去处理,而这种策略对于其他任何事都一样。虽然自己的攀登能力还无法达到这样的境界,但这样的表述确实让人感受到,参与登山活动是一笔巨大的宝藏,能够从中不断感悟出很多的道理,并且用于其他的事情。

0b1acb0e2f05ca61526fbfb0b61e9dee.jpeg

两天的培训虽然短暂但依然有很多技能上的收获,尤其是看李老师的操作演示时,能够充分体会到“效率”的意义,促使我去更多了解登山,了解更多登山相关的知识。对登山有更多的思考和总结,将能够从中收获更多。
(END)

2d23c1840da75bec2076827b15e06104.jpeg

李顺忠:
“当遇到困难,你就要奋战到底,如果训练有素,你就能生还,不然大山将把你收为己有!”这是自由之巅培训会上李宗利所分享的。
第一印象里,留着长头发,酷似文艺青年的李宗利展现了幽默稳重的一面,他没有像老干部一样单纯讲授技巧,而是用分享的心态来表达他对登山的热爱和执着。本以为这次培训收获最多的应当是登山技巧,没想到却是培养为人处事和职业素养的能力。

551267025398d7a3996b260736976808.jpeg

当李宗利问大家是否觉得他很纯粹时,大部分人都表达了肯定。可是李宗利却给了一个不一样的看法:很多人往往认为登山是很纯粹的事,不可否认,除了有一颗纯粹的登山之心外,现实生活中涉及到商业交往、人际相处、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并不亚于登山这件事。
攀登技巧可以通过日积月累地训练来提高,但是心理素质的稳定,对于抵抗严峻环境所必须的,可以说为了达到顶峰,登山者的心理素养更重要。这让我联想到生活中很多方面也有相似的影子,当你想要做成一件纯粹的事时,也许你会为了这个目标接触到很多“不纯粹”的事,即使有所抗拒,只要那个目标是你内心所坚持的纯粹,那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END)

898459b62dc43e20a20739d88819f333.jpeg

禹思坤:
两天的培训,时间不长。就像李老师说的,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掌握真正攀登所需要的技能。但通过这两天的时间,与李老师的接触和交流,让我对攀登有了更深的思考,我想这是比单纯地学习技能更加重要的东西。
我们为什么要攀登?为了遵从自己的本心,不是为了征服山峰,而是为了征服自己,发现自己。攀登不仅仅是对身体的严酷考验,更是一种修心的过程。愿我们各位都能拥有一颗纯粹豁达包容的心。
(END)

5111ae140f2c97a9b00240db6c2beeaf.jpeg

         
MountainFree (楼主)
2022-3-23 14:35:15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农业大学峰云社 公益培训总结

            
撰文:嘉澄

上周末,也就是3月17,18号,我们农大峰云社的几位队员参加了李宗利老师来清华大学举办的自由之巅公益培训。

先前就关注过自由之巅,也了解宗利老师其人。见面后更是有种一见如故的感觉,完全就没有交流沟通的所谓两代人的“代沟”——吃饭的时候宗利老师也说好像在哪里见过我。哈哈,姑且就说是户外人的共性吧。

b7785e9dd61ab04fd0c890a798274c43.png
帅气的李老师

3月17日
上午,宗利老师和我们聊了聊阿式登山的理念,反复和我们强调了攀登的意义是在于修心,而不仅仅是专注于攀登——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如果你训练有素,你将得以生还,若非如此,大山将把你收为己有。”这句话我曾反复地在宗利老师的攀登报告中阅读到。在这次培训中也听宗利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这一点。感触之余或多或少有了一点自己的思考。

老师还跟我们分享了一些登山故事,就此引出攀登者的素质与能力。一个攀登者应具有的素质:对身边的人包容(队友等);能很好地控制情绪;带着敬意去登山;训练有素;友善对待身边的人。一个攀登者应具有的能力:很强的心理稳定性;技术娴熟;面对困难有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客观分析,认真准备,准确评估;无论何时都有清晰的头脑。

5227e876e674ff68e873a7e0864246b7.png
下午,练习建站拆站。
宗利老师的讲解很有趣味性,引来大家阵阵笑声。通过其他同学的提问也了解到很多攀登知识,受益颇多。技术层面上,结合自己之前在社团学习的基础,结合宗利老师的培训内容,进一步优化了操作方式进而降低了潜在的攀登风险。

在此过程中更是体会到宗利老师对风险的精准把控,想到这里能参加这次培训我更是深以为幸。

f7cc1957ad5552a1b78c3d27e5390268.png 821de62edb8169217c5440878056c00a.png

吃过晚饭大家再次相聚一堂,看过自由之巅团队攀登贡嘎神山的视频又看过周叔和冬冬数年前“自由之舞”的缔造,更是陷入对过去的思维方式的反思。

宗利老师,是一位攀登者,一位探险者,轻量快速攀登理念的推广者。他给我们所传授的理念和攀登方式,都是经过他亲身实践的,都是亲自试验过的,传授的每一样东西无须多言都有足够的说服力。

3月18日
第二天我们简单地接触了多段攀登和下降。为什么说简单呢,因为毕竟没有实地操作,一些东西不可能真正的体会到。
在基本掌握和熟悉操作方式后我也逐渐地深入思考起来为什么要去登山这个最初的问题上。
我觉得攀登是一种生活方式,起初我就是为了一群人去的登山——这也没错,无兄弟,不登山嘛;后来我逐渐地迷上攀岩攀冰,特别享受这种攀登时克服重力攀登的快感;到现在我觉得这更是一种向往更多可能,积极乐观生活态度的一个体现。
我觉得攀登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至少是大学生活的一部分。

ca733e1a91ab081ee8be93eb85028f2d.png

我觉得各类形式的攀登都能让自己慢下来,冷静下来好好思考。
宗利老师说自己以前是个拳击手,特别喜欢搞事情;我以前也是个愣头青,干啥都喜欢蛮干不考虑后果。随着对攀登的逐步深入理解,我也逐渐意识到登山中的风险管理思想非常受用。它能让你变得更有条理,变得更纯粹,让你忘记那些生命之外的东西从而慢下来去思考做一些事情的后果。

02f6c91319ff7d3f270212a6bbeeac4e.png

这两天,说是培训,我觉得不如说是一场交流。我们作为一群beginner,能有和李宗利老师这样深入交流的机会真的很难得,也体会到了前期准备好一切从而降低任何可能存在的风险的方面,不仅包括你的体能和技术,更需要你有一颗足够稳重强大的内心。

感谢宗利老师,感谢自由之巅团队,感谢东道主清华和一起参与培训的兄弟社团的朋友们,幸会幸会。攀登的日子来日方长,若是有缘,我们必会再次相见。

15e7b7127ce454a13a99e5a560d07f0d.png 89ccaade8f9ba9d1cc4ab777d2897cbf.png 654a02dc9f935afda852cd284c0aeebc.png
大合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立即注册

高级模式

手机版|自由之巅登山论坛 ( 蜀ICP备13016140号 )